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七十章 解惑科道曉原意(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11330更新時間:2019-03-21 07:58:49

    張希皋坐在堂屋裏,臉色卻很是難看。

    知子莫若父,他張希皋又是朝堂上的老狐狸,是專門抓人毛病,打小報告的言官,張納言到底出了甚麽問題,他一眼便能夠看得出來。

    村子裏頭延請郎中也不容易,好在張希皋自己就看過不少醫術,好歹也有些手藝,幫著探診了一番,卻終究是一無所獲,張納言語焉不詳,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張希皋很是焦躁。

    他就這麽個兒子,而且還是老來得子,恨不得當成掌上明珠,恨不得放在嘴裏含著。

    也正因為心疼這個兒子,他才沒讓兒子參加科舉考試,雖然他是個清流言官,但也並非兩袖清風,本就已經吃穿不愁,沒必要讓兒子去朝堂上冒險。

    兒子早先還非常的抵觸,時常嚷嚷著要參加考試,並說要以父親為標榜,要像父親一般在朝堂上仗義執言,大義凜然,要為天下蒼生謀福祉雲雲。

    可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兒子再也不提這個事情了,反倒拿出錢來,要在村裏辦一座學堂。

    這讓張希皋感到非常的欣慰,雖說現在的讀書人都將科舉當成了當官的唯一途徑,也是改變人生的方式,可張希皋卻不希望兒子兼濟天下,而是希望他能夠獨善其身。

    除了當官之外,讀書人想要做一番事業,隻能是做學問,但做學問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鑽研幾十年,窮經皓首,老來或許還可能一事無成。

    但起碼在文壇上塑造了名聲,這名聲會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很多人是因為自己寫的東西很好,所以才越來越出名,而有些人則是越來越出名,寫的東西才越來越“好”。

    這也是為何這麽多人混跡文壇的原因,他們或許無法考中舉人進士,但他們不斷參加文會雅集,或者寫些文章之類的,即便是嘩眾取寵也好。

    當他們在文壇上漸漸有了影響力,他們的著作也就有了擁躉,這未嚐不是文人的一條路子。

    而這當中很關鍵的一部,也是積累名望的最佳手段,那就是辦學堂!

    不少鄉紳或者沒甚麽學養的大戶人家,都喜歡修建學堂,以此來附庸風雅,雖說目的顯而易見,但效果卻不得不承認是出奇的好。

    因為不管是沽名釣譽也好,附庸風雅也罷,這件事在本質上,卻是造福了鄉裏鄉親,讓更多人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機會,無論他的目的是否純潔,他都辦了一件大好事,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對於張納言辦學堂,張希皋是非常支持的,甚至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要資助兒子辦學。

    可讓張希皋感到奇怪的是,兒子張納言並沒有接受父親的幫助,學堂是村民幫著建造起來的,這些人甚至在農忙的時候,丟下家裏的活計,就為了盡快建好這座學堂。

    這些村民對張納言惟命是從,村裏的樵夫上山去砍伐木頭,讓村裏的木匠打造成桌椅,學堂裏所有的東西,都是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張希皋見得這些,甚至有些後悔,若是讓兒子進入官場,會不會比自己做得更好,會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為他在自家兒子身上,看到了領袖的氣質!

    可懊悔歸懊悔,他到底是看透了官場,即便像張居正這般,翻雲覆雨又如何,最終還不是遭到了萬曆皇帝的清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