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七百六十三 黑山張燕(2/2)

作者:琅騎竹馬字數:7266更新時間:2019-11-16 06:19:16

    事實上,他最後也是三國裏麵為數不多的幾個得了善終的黃巾賊領袖。

    “太祖將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師,拜平北將軍;率詣鄴,封安國亭侯,邑五百戶。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

    曆史上的張燕最後可是本人封侯,最終壽終正寢,子孫襲爵的好下場。

    不得不,作為狡猾,機會主義者,行走於高貴和土匪之間的張燕,總是選擇能帶給自身,最大好處的那條路。

    這並不是公孫瓚,和黑山軍的第一次打交道了。

    自打董卓禍亂朝廷,下諸侯討董卓,起張燕也順應時勢,帶著他的部隊與各路諸侯結盟。

    轉眼間,下諸侯自己又打起來了,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張燕這次選擇幫助公孫瓚。

    公孫瓚跟他一樣都屬於從底層爬上來的人物,不像是袁紹那樣的公族子弟出身,公孫瓚在北方征戰多年,大家也都比較熟悉了,公孫瓚素有實力名望,白馬義從誰人不知。

    反而是袁紹公族出身,跟張燕本來不是一個階層,又是客軍來奪冀州,不像公孫瓚在北方多年,張燕自然從心底裏選擇支持跟自己一樣出身逆襲,都在北方,比較熟,又有軍事實力的公孫瓚了。

    初平二年,袁紹與公孫瓚第一次爭奪冀州爆發戰鬥的時候,張燕便派部將杜長等人帶兵幫助公孫瓚,隻是最終被袁紹擊敗,張燕的手下部眾稍稍散去了一些。

    張燕的黑山軍在發展、壯大過程中,與占據冀州的袁紹集團矛盾尖銳。從獻帝初平年間開始,雙方的衝突不斷,故此被袁紹的謀士沮授視為心腹大患。

    為了打敗袁紹,張燕在三個方向先後發難。

    他不僅在袁紹的腹地冀州挑起戰事,還與幽州的公孫瓚集團聯合,此外還派兵向兗州發展。

    而在類似於袁紹版“隆中對”中,也曾提及黑山軍的存在。

    從事沮授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威震河朔,名重下。

    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

    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迎大駕於西京,複宗廟於洛邑,號令下,以討未複,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袁紹一生就奉行此策略。

    其中,把“黑山”列為與公孫瓚同等的大敵。

    況且張燕活動於冀州山區,更是心腹之患。而沒有最終消滅張燕,不失為曆史上袁紹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遊擊戰和打了就跑戰術的專家,張燕善於伏擊和欺騙,善於讓自己和自己的士兵們脫離危急情形,尤其是於深山作戰的時候,他手下的精銳,幾乎可以以一當十,不失為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