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八百七十三 募兵之議(2/2)

作者:琅騎竹馬字數:5374更新時間:2019-11-16 06:22:59

    耿夔率領五百突騎,出塞追殺匈奴軍五千裏,殲滅十倍多的敵人,將北匈奴驅趕到西歐,而敗兵北匈奴卻成為鞭撻羅馬帝國的上帝之鞭。

    可以,兩漢之際得名的幽州突騎人馬皆披鎧甲,很可能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真正重騎兵。

    這支勁旅追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掃蕩群雄,一統下。

    幽州突騎的兵源,是幽州一帶較胡化的邊地漢民和少量烏桓遊牧民,後由於東漢不斷抽調幽州突騎精銳補充中央軍,東漢中後期時漢民已不是這支騎兵的主力,烏桓和鮮卑人後來居上。

    到了東漢末年,重騎兵集團正麵衝鋒戰術完成熟,而且幽州突騎與拜占庭重騎兵一樣,也擅用弓箭,具備遠程打擊能力。

    公孫瓚,也正是憑借幽州突騎屢敗強敵,一時稱霸北方。

    當然,公孫瓚的幽州突騎的人員組成基本是邊郡漢人,其中的數千精銳,便是號稱“白馬義從”,悍勇善戰。烏桓人皆知交戰“當避白馬”。

    幽州突騎跟騎射放風箏的輕騎兵不同,根據史料中的記載,這支騎兵在戰場上多是以正麵集團衝鋒擊潰敵人,為友軍爭取包抄合圍的時間,再將敵人部消滅。

    幽州突騎應該屬於人馬披甲的重甲騎兵,主要依靠使用長矛戈戟和環首刀跟敵人近戰肉搏,當然也會配備輕裝的弓弩隨行,但那並不是主戰武器。

    雖然幽州突騎隨著東漢王朝一同衰敗,但是在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上,多多少少還能窺見出這支精銳昔日風采。

    不過現在,袁紹方的實力明顯占優,原本在公孫瓚手下狼狽不堪的外族騎兵,也大多數聚攏起來,依附於袁紹的麾下,重新組建突騎大軍。

    這些重整的烏桓鮮卑突騎,實力上也遠強於兵源匱乏、長期損耗的漢人突騎。

    公孫瓚麾下的騎兵,在接連不斷的作戰中,損耗頗為嚴重,早已經無法對袁紹進行騎兵上的壓製,如今,更是連募兵的選擇地方,都寥寥無幾。

    漢代時除了常規兵役,還有郡縣內負責治安的戍卒。

    《太平禦覽》引蔡邕《幽州刺史議》曰:“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下精兵。國家贍核,四方有事,未嚐不取辦於二州。”這應當是指幽州之地的人多擅長騎術,冀州人多擅長弓弩。

    如今,公孫瓚麾下守城的兵士,除開精銳,也大多是義軍罷了。

    東漢後期以募兵製盛行,征兵製也沒完消退,隻是東漢輕武裁軍,對兵源考核的確不如西漢。

    關羽、張飛自少年就追隨劉備,他們屬於義勇軍性質。

    早年劉備起兵討賊,其實沒什麽技術含量,憑著聚眾而起就立了功。

    不過,當時聚攏義軍的劉備不久後就為賊所破,幾乎身亡。

    還是從黃巾之亂中的劉備在處理北方盜賊時積累下經驗,在打出了名氣。

    可想而知,所謂義軍的戰鬥能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