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九百四十三 對外族狠(2/2)

作者:琅騎竹馬字數:5408更新時間:2020-02-04 15:25:00

    可以幾百年下來積累了赫赫聲威,等到東漢末年,中原大亂的時候,各地的割據諸侯們隻是把匈奴、羌族、百越族等當作兵源和炮灰。

    “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的漢,主要指向漢族,如東漢末年的曹操諸葛亮孫權等。

    東漢王朝的強,多強在民族,當地方強過中央,當豪強大過朝廷,王朝怎能不亡?

    不過即便如此,東漢末年的皇室沒有實力,各地軍閥通過鎮壓黃巾軍起家,實力也都比朝廷要強,他們對外的力度,一點沒有鬆軟。

    白馬將軍公孫瓚,曾經打的烏桓看見他就望風而逃,曹操也曾征伐烏桓,擊殺烏桓蹋頓單於。

    原本曆史上的蜀漢也曾吊打孟獲的等,孫權對吳越的山地部族,也是一頓好打。

    公孫瓚麾下著名的白馬義從就是在匈奴人身上刷出來的聲望;

    西涼馬超振臂一呼,羌族就得乖乖聽話;曹操平定袁紹後,北擊烏桓,最大的困難是找不到路,找不到水源。

    等有了向導,張遼率領的前鋒都可以一戰擊潰烏桓王蹋頓單於集結的大部隊,甚至陣斬蹋頓。

    據三國誌記載,斬殺和俘虜了足足有二十萬人。漢朝軍閥的攻擊力可見一斑。

    至於南方的百越部族、五溪蠻等就更慘了,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都通過武力脅迫或者是利益誘惑,都征召了很大部分的百越人出來當兵征戰,《三國演義》中,孟獲、沙摩柯等都是耳熟能詳的蠻族將領。

    劉備麾下山地戰精英的無當飛軍,兵源的重要組成就是蠻族。

    對外戰爭,在東漢末年乃至後來的三國鼎立時代,大部分其實都算得上是勝利的,這才是“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的由來。

    所以,在東漢一朝,對外的武力威懾一直是非常強悍的存在。

    東漢的滅亡,不過是因為內部鬥爭失衡,先是桓靈二帝不顧朝政,後來又是黃巾起義、董卓專權,最後導致漢朝失去人心群雄並起,最終亡於曹丕之手。

    縱觀曆史,那些外族少數民族的再次崛起,一直要等到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互相攻殺,紛紛勾結外族,這才引發了中華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亂華一幕。

    東漢外部的憂患,顯然就是西部的羌族部落,和北方崛起的鮮卑部落。

    至於北匈奴,早在漢和帝時就被大將軍竇憲給滅了,南匈奴則實力弱,最多算是漢朝的馬仔,即便是集其全力,

    關鍵還是西羌,到了漢中後期,羌族因為東漢的製度內遷進入了涼州,想要漢化這些異族之人。可是涼州的羌人有沒有被漢化不知道,涼州的漢人倒是被羌化了。

    從後來涼州之地的漢人韓遂、馬超等人的作風來看,顯然這些涼州漢人早已沒有了中原漢人禮義廉恥的觀念。

    正因為涼州這種胡漢雜居,難以管理,再加上羌族人民風剽悍,所以東漢中後期,羌族叛亂之事,屢見不鮮。

    妙書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