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1/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3206更新時間:2019-11-29 01:46:53

    “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袁紹一邊分派張合、顏良、文醜等將圍住易京,一邊又召集謀士,道:“公孫瓚敗局已定,幽州易手,不過指日而已。聽聞近年來幽州屢有旱、蝗,豪強百姓又遭剝削,困苦尤甚,我不願再使幽州經受兵燹,亦不願使我軍多造殺傷。如今我欲致書公孫瓚,釋憾除嫌,重交舊好,望他早日來投,我自當寬大對待,無私接納,不知諸君誰肯為我撰書?”

    雖然‘上兵伐謀’是兵法攻心之要,但座中眾人卻無不訝異,因為這是袁紹罕見的自行決定而不是商量議論。但凡態度的轉變雖是不經意的,或許連主人本身都未曾察覺,但往往是某種深遠影響的濫觴。等到未來的某個時間真的出現質的變化後,回過頭來,才會發現許多事情都在細微之處就有了變化。

    郭圖倒是沒有往心裏去,他隻是揣測到袁紹或許是不願意因為攻打易京而讓自己的兵馬受到損失,畢竟中原的局勢已經開始有失控的苗頭,為了防止朝廷在一側將有什麽舉動,他必須要盡量保存足夠多的實力——所以想兵不血刃的收服公孫瓚也在情理之中了:“明公睿鑒,幽州各郡豪強飽受公孫割剝已久,苦不堪言,皆仰盼明公解救。如今之勢,幽州既已唾手而決,自不必再作無謂之爭,如此亦能得幽州民心。此外,明公能恩釋仇敵,足以現明公容人之雅量,下誌士必將信服。”

    顏良似有不滿,甕聲甕氣的答道:“公孫瓚縱橫多年,如今要其低頭雌伏,不如強攻易京,力求一戰告成的好。”

    張合雖與顏良意見略同,卻是想的更為深遠:“公孫瓚桀驁難製,即便迫於形勢,投誠於明公,也難保其不會效越王忍辱蟄伏,潛謀報複。”

    “什麽忍辱蟄伏?公孫瓚不是這樣的人!”顏良瞪視了張合一眼,不知是什麽緣故,他總是對張合帶有敵意,或許是張合遇事永遠都從容不迫,善於機變,或許是張合隱約有著留侯一係的身份,或許是對方年紀輕輕便已是中郎將,而自己得袁紹信重,卻要低他一頭的緣故。他本就是各氣量狹,勇而無謀的人物,此時見張合幾句便到了他所沒能想到的地方,惱妒之下,竟忍不住抬聲與其爭辯了起來:“公孫瓚性子剛強,勸降無用,倒不如一舉攻之,讓他死得其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