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7256更新時間:2019-03-31 05:13:48

    皇甫嵩這幾年來飽受董卓羞辱,聽聞董卓被誅,激動的連甲胄都未穿戴整齊便策馬奉詔趕往軍營,帶著楊儒與一千餘當年隨他鎮守關中防備羌亂的老部下,當天就趕往郿塢。

    其時董卓之弟、左將軍董旻,侄子、侍中董璜,以及宗族老弱都在郿塢。群龍無首,人心惶惶之際哪能聚齊力量守郿塢?最後被皇甫嵩帶兵半日內攻破,族人全部斬殺。

    董卓勢力在京兆三輔被連根拔起,最高興的莫過於那些袁氏的門生故吏,在初平元年的時候,袁紹舉兵叛亂,董卓遷怒於在京的袁氏一族,將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連同繈褓在內五十餘人盡皆殺死。

    這些門生故吏在董卓活著的時候敢怒不敢言,董卓一死,便個個跳脫了起來。不僅將袁氏一族改葬重新發殯,場麵盛大隆重,還將董氏全族的屍身在袁氏墓前挫骨揚灰,祭告亡靈。

    又得到王允的默許,將董卓暴屍於東市,這幾日天氣轉熱,董卓素來壯碩肥胖,身上的脂肪被太陽暴曬後流了出來。在晚上的時候更被守屍吏當做蠟燭在肚臍處點了燈,種種事跡,可見董卓民怨之大。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就連皇帝都不由得側目,不僅僅是作為後世人不習慣這些行徑,而是這些曾被董卓殘虐過的世家豪族對董卓的報複之酷,讓皇帝忌憚不已。

    等到五月初,皇甫嵩率軍返回長安,皇帝特意在宣室殿召見了他,殿中有黃門侍郎射堅、侍中楊琦二人作陪。

    皇甫嵩字義真,涼州安定人,前度遼將軍皇甫規的侄子。曾以郎將持節,討平黃巾,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後與董卓西征羌亂,率大軍鎮守三輔。

    此人給皇帝的印象最初來自於三國演義中征討黃巾的三大將,但在這一世聽楊琦等人細說之後,才知道皇甫嵩不過是一流的軍事謀略,二流的政治才智,三流的人品。

    軍事謀略這自不用說,無論是平黃巾還是剿羌亂,皇甫嵩毫無疑問是東漢有數的名將。

    至於說政治才智,當初董卓初入雒陽,關東四處烽煙,為防當時統兵三萬駐守扶風的皇甫嵩、蓋勳,與袁紹等人東西呼應。特意征蓋勳與皇甫嵩二人入朝,蓋勳秘密與皇甫嵩商議起兵,卻被皇甫嵩拒絕,奉詔前行,手下長史梁衍勸他對抗,依然被其拒絕。

    最後蓋勳因自己兵力弱小,孤掌難鳴,也不得不跟著去雒陽。

    到達雒陽後,董卓忌憚皇甫嵩在軍中的威望,想借機除掉他,期間被皇甫嵩的兒子以及眾人搭救。董卓顧忌軍心,徒斬皇甫嵩會引起動蕩,於是借坡下驢,將皇甫嵩調任虛職。

    若是皇甫嵩當初聽從謀士之言,發兵東向,又何至於有今日?但他也足夠能忍,跟蓋勳剛直耿介,與董卓硬剛不同。皇甫嵩在董卓麵前裝了三年孫子,就連董卓回長安讓他率眾臣跪迎,這樣的侮辱他都能以笑迎合。

    直到王允殺死董卓,讓皇甫嵩帶兵族滅董氏,他才得以報仇雪恨,將董氏百餘口人全部處死,就連董卓九十多歲的母親在當時走至塢門求繞過一命都被斬首。

    正所謂‘君子不禽二毛’,漢代以孝治國,對高齡老人一向優待,哪怕是犯了罪也是從輕發落。皇甫嵩不分老幼盡皆處死,可以說是假公濟私,雖然皇帝不在乎這一條看不見的人命,但還是從心底鄙夷皇甫嵩的人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