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548更新時間:2019-03-31 05:13:53

    而王頎則不同,他是並州太原人,是王允的親黨,在王允的運作下得以成為越騎校尉,是王允用來製約王斌的重要棋子。

    但迫於北軍五校有四個都歸順皇帝的不利形勢下,王頎不敢有任何過度的舉動,饒是如此,他也是被刻意針對,手下越騎營兵馬是裁撤打散的最多、最徹底的一支。

    對皇帝來說,王頎在整改之後的北軍中,影響力實在是微乎其微,不足為慮,隻要他不搞小動作,聽奉詔書,皇帝也不會急著在王允失勢前將他罷黜;“記得董卓在時,西涼韓遂、馬騰就敬獻過降表,想必不日就要到長安覲見。涼州平定指日可待,屆時大可安定民生,招募三河精騎,重整漢軍威武。”

    所謂三河,是指黃河上遊幹流、賜支河與湟河。這些地方民風剽悍,水土豐饒,百姓多善騎射,漢代征兵多半從隴西三河等地征募,便是到了後世隋唐,關隴集團賴以起家平定天下的軍隊也是出自隴西,可謂是一個優質的征兵源地。

    “等北軍步騎、羽林、虎賁都練好了,我的騎術應該也差不多了。到那時都隨我擺駕上林演武,重現我漢軍之威!”

    自北軍中候王斌以降,羽林中郎將徐榮、羽林監蓋順,以及校尉魏桀、沮雋等人無不拜服稱是。

    北軍大刀闊斧的整改很快吸引了外界的注意,人人都知道皇帝這是要借機掌握禁軍。

    在董卓死後,皇帝對朝政保持鮮見的克製,從不輕易表態,這讓王允一開始很是詫異,直到皇帝將手伸進了禁軍,王允這才明白皇帝的用意。如今的朝堂,可謂是王允一言九鼎,在其沒有犯錯的情況下,皇帝貿然對其出手無疑是正中王允下懷。

    而禁軍就不一樣,這裏不是王允的基本盤,除了呂布以外再無其他將領聽命於他。所以皇帝趁著董卓死後軍心混亂,再加上軍中暮氣無能等理由對禁軍進行整改,讓王允無力還擊,甚至還處於下風。

    皇帝攻其所短,一旦手綰兵權,王允的處境就將非常不利!

    早在董卓死後當天,皇帝打算讓楊眾監關中諸軍,王斌領北軍,蓋順、楊儒分掌羽林虎賁的時候,王允就隱隱察覺出了皇帝的意圖,在其中他雖做出些許動作,比如讓楊儒轉任屯駐外地的胡羌校尉,暗中吩咐王頎以抵製外戚為由,串聯五校等種種布置,卻被皇帝一一瓦解。

    楊儒奉詔駐紮郿縣,募民招兵,興辦屯田,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屯田兵。北軍更是被皇帝一次突襲演練,搞得幾乎被全部裁撤。

    眼見皇帝就要拉起數萬人的大軍,王允感到如芒在背,他認為皇帝如此做就是刻意針對自己,他不能再放任皇帝這麽搞下去。在苦思數日後,他終於利用自己的權柄,尋到了反擊的由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