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三章丨禦臨中台(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054更新時間:2019-03-31 05:13:56

    帶著滿心的疑惑,楊琦與眾人登上後麵的副車,一路浩浩蕩蕩的趕往尚書台。

    行了不知多久,在車內,趙溫悄悄抬頭看了眼皇帝,發覺皇帝麵沉如水,一副陰雲密布的樣子,他趕忙低下眼簾,心裏卻是怦然作響,在狹窄的車廂內清晰可聞,而皇帝恍若未覺,仍閉著眼睛。

    一路上兩人各有心思,皇帝沒有說話,趙溫心裏有鬼,也樂得當聾啞人。

    就在車內氣氛沉悶尷尬的時候,金根車陡然向前一傾,奉車都尉劉璋在外說道:“稟陛下,尚書台到了。”

    尚書台,也叫中台,因為常在宮裏的中台辦公,故以台命名。

    自孝武皇帝設立內朝,光武皇帝事歸台閣以來,尚書台便成了國家的中樞機構。皇帝詔書、政令皆由此發布,三公錄尚書事以及尚書令更是總典綱紀,無所不統,儼然是另一個丞相。

    此時雖無常朝,但尚書台六曹尚書還是要每天到台閣辦公,批改奏疏。尚書郎潘勖正拿著一根朱紅的彤管筆起草文書,那是一封很簡單的任某某為某地縣令的任職書,他的工作就是將其擬定之後與其他人批閱過的奏章一起交由皇帝禦覽,然後蓋印頒發。

    想到最近尚書台陰沉緊張的氣氛,潘勖就忍不住頭皮發麻,自從當日司徒王允與尚書令士孫瑞、尚書仆射楊瓚因為北軍錢穀的事當場抗辯以來,中台各尚書是個人都知道雙方反目,如今尚書台根據各自的權勢、地籍、親友等關係隱隱分作兩個派係。

    其中更是以司徒王允為首的一方占得上風,尚書台絕大多數的尚書都倒向王允,導致士孫瑞等人在尚書台大感掣肘。

    潘勖不過一個小小的尚書郎,無緣參與尚書台及朝中大臣們的爭鬥,所以甘於做隨波逐流的一員,誰當權就聽誰的,這也是很多背景不強的官員心聲。

    隻是這幾天尚書台內部越來越奇怪了,先是皇帝突如其來的整頓北軍,尚書令士孫瑞毅然遵命擬詔,引起王允極大不悅,認為皇帝做事不經問詢大臣意見,很容易造成亂命。

    士孫瑞據此與王允爭辯了許久,最後事情也不了了之。隻是事後王允借口尚書台良莠不齊,又藏有董卓餘孽,故對尚書、尚書郎進行逐一排查審核,不合格者一律清退出去,其中大部分都是關西士人。

    王允手段強硬,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隻是他既占著理,又有總朝政的權力,做這些也無人敢直言反駁,潘勖由於是關東人才得以留在尚書台。自此之後,尚書台便基本上聽命於王允,甚至暗中囑咐下來,朝中奏疏需要先清點之後,再擇選緊要的送達宣室。

    至於什麽是緊要的詔書,還不是由負責清點的尚書郎吳碩決定的?

    吳碩素來好諂媚事上,再加上對王允馬首是瞻的尚書右丞趙戩,有這兩人在,哪怕王允偶爾不來尚書台,都能讓眾人不敢擅做主張,再也不會出現類似於當初皇帝一句話,尚書台立即擬詔的情況。

    潘勖歎了口氣,他在想皇帝不乏是一個英主,王司徒也有名臣之風,鬧得這麽僵,對社稷又有什麽好處?

    “上禦中台,諸官出府,恭迎陛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