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7312更新時間:2019-03-31 05:14:13

    皇帝就是因為熟知製書、詔書、策書與誡書這四種‘帝之下書’所代表的不同用途與使用方式,所以才沒有強行使用皇權用詔書來代替製書去赦免李傕等人,這樣會顯得不倫不類,而且不會得到承認。

    “這等賊子,戕害陳留、潁川等地士民百姓,為禍一方,死不足惜,豈能說赦就赦?陛下不知人心,一味遷就,隻會讓那些人越發放縱,越發不把朝廷放在眼裏。”亭子裏沒了風,頓時就變得悶熱起來,王允忍著熱浪,對黃琬說道。

    黃琬對此事仍有疑慮:“可我聽說陛下已經讓尚書台擬製書了。”

    “五月初十,朝廷便已下達製書,大赦天下,一年之中豈有一赦再赦的道理?”內朝議論赦免李傕是在大赦之後,王允有心討伐問罪,故而在大赦的製書中刻意沒有提及李傕等人,這也是讓皇帝惱火的緣故。

    王允又道:“但凡製書赦免,按規矩都得由三公受命,司徒蓋印,方準施行。如今我已說服淳於司空與我一道,這樣三公有兩個不受命,我隻要堅持不蓋印,陛下就算是有心想赦李傕、郭汜這等鼠輩,也無計可施。”

    隻是這樣一來,皇帝與王允之間的隔閡便越來越大了。

    黃琬憂心忡忡的看向王允,他知道王允再這樣下去遲早會給自己惹來禍端,但王允現在剛愎自用,很少能聽進別人意見,黃琬幾次張口想要勸說,卻都生生的把話咽了下去。

    他知道王允這麽強硬,除了出於公義,還有個人的私怨在裏頭。據傳聞軍中還有數百名並州人,在得知董卓被殺後,李傕等人遷怒到並州人的頭上,將這些人全部殺死泄憤。

    消息傳來,同樣激怒了王允,在李傕見牛輔身死,向朝廷屈意求饒時,不肯加以赦免,非要將其置於死地不可,而朝中也由於王允的態度,漸漸流傳出一些不好的風聲,說王允打算殺光在朝的涼州人。

    這導致在關中本已打算投誠的涼州將校皆擁兵自守,更在私下裏互相傳告說:“丁彥思、蔡伯喈隻是因為被董公親近,就都因罪入獄,如今既不赦免我等,又打算解除我等兵權。今日一旦解兵,明日就當為人魚肉了!”

    朝野人心惶惶,這不安的局麵比董卓在時還要讓人憂心,關中就像是個火藥桶,沒了董卓的壓製,並州人與涼州人互相仇視,隨時都可能爆發一場大戰。

    這些閑言碎語傳到王允耳朵裏,被其置若罔聞,他仍覺得局勢尚在掌握。

    而黃琬作為局外人,看得卻十分透徹,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大口吸氣,胸悶的厲害:“若是李傕當真造反,子師你就這麽有把握能派人平定?”

    “那是自然,朝廷軍威之下,誰人敢反?就算李傕膽大,可如今關中有呂布手下兵馬近三萬,再算上前將軍趙謙、征西將軍皇甫嵩、陛下手中的南北軍、還有散布商縣等地軍旅,共有五六萬人,兵精糧足。而李傕手下不過四萬餘,各不統屬,如同散沙。人皆惶恐不安,士氣低落,糧草匱乏,怎麽跟朝廷作對?”王允顯然對此早有過預估,自信的說道。

    黃琬突然想到一事,說道:“那呂布有勇無謀,任之命之可也,但若是與其像我等這般共商大事,還是要謹慎再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