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136更新時間:2019-03-31 05:14:35

    他自負才高,認為公卿家晚輩中能比過他的十中無一,更遑論那些寒門子弟。

    楊修常以為,自己與王粲相比最大的劣勢就是名聲,他潛心在家修學,是故聲名不顯,而王粲隻是得蔡邕誇讚,就早傳盛名,這讓楊修如何會服氣。

    索性這回承明殿策試,兩人都要登殿應答皇帝的策問,若能在此獲得皇帝青睞,無疑能讓自己的聲名邁上一個更大的台階。在旁人隻想著僥幸登庸,得選秘書郎的時候,楊修、王粲等人卻在想著如何讓皇帝與大臣另眼相看了。

    在場眾人大都是出自名門,楊修收回放在王粲身上的目光,無意間瞥見其身旁站著一人,此人其貌不揚,未曾相識。楊修好奇問道:“敢問足下姓氏?”

    “不才扶風法正。”那少年答道。

    “喔。”楊修想起來了:“你是廷尉正的兒子。”

    哪知一句無心之言,竟觸動了對方敏感的心弦,惹得對方大為不滿:“怎麽,你是瞧不起家父,還是瞧不起廷尉正?”

    “不、不,我絕無此意!”楊修趕忙解釋道:“隻是在場多出公卿之家,我一時驚奇……”

    這解釋更是讓法正愈加惱怒,他家雖然也算地方豪族,但跟大漢頂級豪族弘農楊氏比起來什麽都不是。

    法正自小除了矢誌報國以外,更還有光大門楣的願望。此時被楊修無意冒犯,法正被刺傷了自尊,礙於場合,他冷哼一聲,索性不再理會。

    楊修難得以求饒的語氣跟人解釋,沒料到對方心氣竟如此狹窄,一時下不來台,也有些惱了。兩人就那麽杵在地上,誰也不理誰,跟場中其餘三兩結伴的人比起來極不協調。

    未過多時,殿中悠悠傳出一聲深遠高昂的聲音:“製曰:諸生進殿!”

    隊伍立即安靜了下來,按照謁者台官員的事先教導與家中長輩的叮囑,眾人有條不紊的進入承明殿。趨進宣名,稽首叩拜之後,便依次坐在殿中早已預備好的單個案席上。

    為了這次考試,皇帝特意擴大了範圍,朝中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少說也有百人,再算上士族名門的子弟,各郡推薦的童子俊彥,怎麽也得有兩百多人應試才對。

    可皇帝坐在當中,看著眼前近三十個年輕人,心中很不是滋味。固然,能有機會看秘府藏書、並在皇帝身邊陪讀,在仕途上和學術生涯上都是一個士人夢寐以求的終南捷徑。

    但很多關中豪族和朝中公卿未有將子弟薦舉進來,其中原因,不用深想皇帝也知道,無非是擔憂目前的朝中局勢,害怕李傕等殘部率兵反複,王允勢大難製,皇帝會成為紛爭的中心。

    這些人不願意送或者隻送旁支子弟參加策試的行為,皇帝雖然不喜,但心裏也是表示理解。

    但除了憂心局勢的以外,還有一些人將寶全壓在皇帝身上,比如弘農楊氏、還是最近因為馬日磾的舉薦而在朝堂聲名鵲起的京兆韋氏,他們推舉的都是家中嫡子,本族的未來,這無疑讓皇帝很是寬慰。

    見眾人都進來了,皇帝就說道:“自遷都以來,文教衰落,風俗靡靡,賢才流離於江湖,高士隱逸於山林。德教不興,至於萬民不安,要撥亂理煩,除了修武備,肅文治以外,德化文教也必不可少。諸位都是年輕俊彥,當以興複漢室、解民倒懸為己任,精研經術,學以致用。”

    楊修等人皆肅然稱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