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512更新時間:2019-03-31 05:14:38

    此事一旦鬧大,無論王允對宣璠是放棄也好、力保也罷,都會對王允的名聲造成一定損害,到那個時候輿情洶洶,就算是皇帝無意如此,也不能等閑視之。

    皇帝也不答話,示意劉艾先說:“陛下,臣愚以為此事不可大肆聲張,如今李傕、郭汜等人擁眾四萬盤踞陝縣,其人非坐而待亡之輩,見朝廷遲遲未發赦詔,難免不會鋌而走險,釀出禍端。再加上關中涼州將校、朝中董卓餘部因近日‘殺盡涼州人’的傳言而人心不穩,此時再興大獄,逐一過府,豈不是表明朝廷對其的不信任?若是有旁人挑唆,關中必將大亂以應李傕、朝廷亦將自絕於涼州,此殊不可為也。”

    “你說得對。”皇帝沉默良久,從榻上站了起來,負手在背,四處走動,緩緩言道:“此事關係重大,又正處非常之時,不能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所以此事隻能有審案人等、以及你我得知,若是事情傳到他人之耳,可別怪我不講情分。”

    楊眾、劉艾俱是一凜,紛紛拜服稱是。

    跟楊眾的心有不甘比起來,劉艾卻是大鬆了一口氣,皇帝不願在此事追究下去,將事態擴大化雖然多半是出於穩定局勢的需要,但還是不可否認其對王允的一絲回護之意,看來王允還是在皇帝心裏有一定分量的,兩者之間的鬥爭或許沒必要到你死我活的那個地步。

    “楊眾,你帶我的話去一趟廷尉府,傳告宣璠與法衍。”皇帝點到,把案子定下了一個基調:“爾等即日上奏,就稱該等賊子乃黃巾餘孽,勾結亂兵匪徒,意圖劫掠長安市民,誤打誤撞遇見了我微服在外,所以才會發生刺駕的事情。此事沒有人暗中傳遞我的行蹤,更沒有事先定下詭計,你們私下商量好,不要說錯話。”

    楊眾知道此事就算板上釘釘了,而且劉艾適才說的也在理,此時把事情擴大確實會把傾向朝廷的涼州人推倒李傕陣營裏去。

    在想清楚之後,楊眾將其藏在心裏,以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拿出去,到時沒準還是壓垮王允的最後一根稻草。

    “爾等既已定罪,便挑選時日,將該等賊人處死,至於那青牛角,我會讓京兆尹等人暗中查訪,你們就不要聲張了。”

    皇帝這廂定好決議,隻言刺駕一案乃黃巾餘孽偶然發作,但對於黃巾為何不去東西市,反而要跑去北煥裏劫掠市民並沒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朝中眾人心裏對廷尉宣璠與謁者仆射楊眾、廷尉正法衍三人聯名上奏的內容都表示將信將疑。

    在這種時候,依王允的個性,見到如此含糊不清的奏疏,少說也得上奏諫言,比如將負責審案的法衍斥責一番,再不濟也得占據道義勸皇帝收斂行蹤。

    可是王允一直保持沉默,興許是劉艾當日過府與其長談起了作用,或許是因為陝縣傳來的事情,讓這位司徒錄尚書事焦頭爛額,無法分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