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1/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6876更新時間:2019-03-31 05:15:16

    “夫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三略·上略】

    經過一番軟磨硬泡,恩威並施,眾人終於接受了裁軍的詔命。

    為了表示朝廷一視同仁的理念,皇帝先是命趙謙公布了北軍、羽林等部的整編方案。

    北軍在長安守城一戰中損失最多,一萬北軍隻剩下八千多人,尤其是騎兵損失最為慘重。對此皇帝將北軍重新調整,恢複了中壘營的編製,由北軍中候王斌直接統領,每營定額為兩千五百人。

    再從荀攸、皇甫酈在馮翊說來助戰的羌胡義從、以及從歸降的叛軍之中,主要是胡軫、楊定等部擇選出精銳忠誠之卒加入北軍,不僅彌補了北軍的損失,還使北軍增加到了一萬五千人的規模。

    而總數六千人的羽林、虎賁在此戰中損失了一千餘人,皇帝有意將羽林、虎賁的士兵數量跟北軍對等,特意從叛軍之中擇選出七千原雒陽禁軍出身的士兵補充進羽林、虎賁,兩者共湊足一萬二千之數。

    趙謙的四千叟兵被其主動交了出來,作為對弘農楊氏的示好,被撥入護羌校尉楊儒麾下。加上楊儒在郿縣等地招募的三千新兵,經過裁汰整編後,兵員調整為五千人,駐守右扶風陳倉縣。

    建義中郎將段煨手下萬餘人直接裁撤近半,僅留下五千兵馬,駐守華陰。

    經過這麽一輪裁撤,朝廷手中隻有北軍、羽林、虎賁等三支實力強大的軍隊,再加上衛尉手下的三千兵衛,建義中郎將段煨,護羌校尉楊儒等手下兵馬,共計四萬人,其中留守長安的隻有三萬人。

    朝廷手下兵馬強幹,將士一心,又主動裁撤了近兩成的軍隊,董承等人自然不能沒有表示。

    十萬叛軍中,除了作戰造成的損耗,還包括三萬多李傕等人沿路裹挾的無辜百姓,至於剩下的六七萬人裏,在裁撤了老弱傷病,並擇選出部分當年雒陽的禁軍精銳補充到北軍等處後,還剩下五萬人。

    這五萬人裏,董承、樊稠、王方等人抱成一團,擁兵四萬,其中有兩萬是董卓當年征討羌胡的原班人馬、嫡係部隊。

    董承手下有四萬兵馬,比駐守長安的皇帝手下兵馬還要多出一萬,為了在朝廷、在京畿附近的軍隊中有更大的主動權和優勢,張濟所統率的那剩下的一萬人,就成了關係雙方實力對比的重要因素。

    皇帝出於自己的考慮,也有意增強董承在朝中的影響力,別看皇帝如今在朝堂之上幾乎能一言左右局勢,可若是在關乎眾人利害的事情上,比如皇帝意圖開展科舉、改革官製、鹽鐵專賣等一係列針對約束世家豪族的政策,一旦公布出去,必然會獲得所有人的反對。

    雖不至於眾叛親離,但足以讓皇帝成為孤家寡人。

    對此,就必須要有一個‘王莽’似的人物,替皇帝勇敢擔起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改革重任。

    朝中自大將軍何進、常侍張讓等人所各自代表的外戚、宦官勢力滅亡後,便開始出現了以士人當朝,徹底杜絕外戚、宦官幹政的主流輿論。董承武人出身,不為士族所看重,皇帝越是有意突出他的外戚身份,越是提拔他,那些士族大臣便會越是敵視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