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342更新時間:2019-03-31 05:15:17

    王淩受了教誨,凜然道:“謝叔父贈言,淩斷不敢忘。”

    趁此機會,王淩正好說一件近來使他疑惑不解的事,以希冀能從王允這裏得到答案:“叔父,朝中又有人開始上奏勸陛下早日元服,擇立長秋宮了。”

    王允眉頭一揚,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陛下親自寫詔,說‘皇母前薨,未卜宅兆……三歲之戚,蓋不言吉,且須其後。’”王淩記憶不凡,脫口背誦道。

    王允心裏有些明白皇帝是什麽意思了,說:“陛下已有元服立後之心,無非是想讓朝廷追尊生母而已。”

    “是,有司已上奏,追尊陛下生母為靈懷皇後,改葬文昭陵,儀比敬、恭二陵。”王淩接口道:“至於立後人選,朝臣大都看好宋貴人,而伏貴人得體大方,宮中府中具有善言,故稍在其次。陛下雖未有明言——”

    王淩稍稍傾身靠近,小聲說道:“但朝野有傳,陛下似欲以董承之女為後。”

    “董承?他可是陛下外親!”趙戩登時不滿道:“此人原是阿附李傕起兵為亂,如今僥幸得赦,又非士人豪族,竟還敢圖謀外戚之位?”

    王允卻以為不然,把袖一展,皺眉道:“觀陛下行事,皇後之位,恐怕非董氏莫屬。”

    “王公,這話如何說起?”趙戩道:“如今朝廷強軍在側,兵多將廣,本就不懼董承等那幫新附叛軍,若是為了暫且安撫,假辭籠絡,其實大可不必。”

    王允到底曾與皇帝彼此利用、勾心鬥角過,對於皇帝善借力打力、馭人製人的本事,放眼朝野內外,沒有人比王允更清楚了皇帝的心思了。

    如今馬日磾與楊瓚等人儼然是朝中巨頭,若是要安天下,光靠他們幾個倒也勉強堪用。若是要徹底破除漢室百年沉屙,這些人不僅不會出力襄助,反而可能會成為皇帝的絆腳石。

    扶植與他們毫無瓜葛,又野心勃勃的董承,不僅符合皇帝在王允心中的處事習慣,更體現了皇帝心中的雄心壯誌。

    隻是當年雄才大略的光武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皇帝小小年紀,能做得到麽?

    臨去前,王允仍有些擔心,特親自寫就一份簡牘,雙手奉交給王淩:“此中鄙夫之言,還請呈遞陛下,望有所補遺。”

    王淩接下了簡牘,隻聽王允在耳旁悄聲說道:“漢室再興,已是天命所屬,爾當緊附陛下驥尾,如此可興吾家。”

    這等若是將太原王氏滿門興衰盡皆托付給王淩一人了,王淩身擔重任,感激垂泣,說:“敢不竭力而行!”

    既而,王淩又說道:“其實陛下昨日便想親赴城門來送叔父一程,隻是陛下稱其雖無愧於心,但畢竟有負叔父,故不忍相見。此中原委,還請叔父體諒聖意,切莫寒心。”

    王允聽了,登時愣在當場,兩眼失神,饒是趙戩與王淩從旁提醒幾句,仍是無動於衷。

    就在眾人著急忙慌準備尋醫的時候,王允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皇帝雖然曾與其為敵,還罷黜了他,但到底顧念恩情,饒他一命。而且,王淩代說的那番話,更是申明了皇帝對王允的一片保全之意。

    要知道,並不是隻有董承才最適合為皇帝背下罵名。

    饒是王允心堅似鐵,此時也不由得跪伏在路上,對著長安的方向痛哭流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