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丨禦戎之方(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802更新時間:2019-03-31 05:15:21

    楊眾也跟著說道:“自朝廷啟用‘三明’以來,叛羌氣焰漸消,在中平年間,皇甫將軍征討羌亂,斬獲無數,涼、並之間,再也無有能興兵起事者。另外,叛軍首領韓遂、馬騰早已派人奉上降表,不日即到長安,此二人一旦歸附,朝廷便可順勢收服涼州,選派能臣宣示文教。”

    皇帝未有表態,沉默的點點頭,側過臉看向趙溫,垂詢道:“衛尉的看法呢?”

    趙溫沒料到皇帝會突然問向自己,他知道皇帝是要綜合各方的意見,如今士孫瑞提議將朝廷今後的施政重點放在治羌,而楊氏則提議要朝廷將重點放在撫慰關東。

    議事到這個份上,兩方與其說是治羌之爭,倒不如說是朝廷的政治路線之爭。

    皇帝無論傾向於哪一方、選擇那一條路線當做朝廷今後的施政重點,哪一方都將獲得大量政治資源的傾斜。

    趙溫與其兄長趙謙的勢力作為朝中鼎足之一,自然要為己方利益打算。

    由於黃琬的關係,近來趙謙與楊氏走的很近,趙溫的立場也不例外的傾向於楊氏,他故作沉吟:“涼並羌亂,屢經剿除,如今雖仍有叛逆,不過疥癬之患。所以臣下也同意侍中等人的說法,在地方上要以撫為主,韓遂、馬騰之輩,務以籠絡為上。”

    見大部分臣子都不支持將朝廷的重點放在涼州羌胡,皇帝心裏雖然有些失望,但也並沒有強求的意思。此時的涼州在經過‘三明’的曆次剿除之下,羌胡早已元氣大傷,沒有一百年的時間休養生息,羌胡根本興不起風浪來。這是曆史已經證明過的事情,無論是馬超擁眾造反、還是涼州各郡謀叛曹魏,雖然都有部分羌胡參與,但主要參與者還是漢族,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羌亂。

    皇帝雖然想派兵一口氣滅了那些日後禍亂華夏的諸羌胡種,也得權衡一下成本與得失。如果因為重兵圍剿羌胡,而導致涼並異族叛亂不止,威脅到朝廷在關中的韜晦之策、並將軍隊拖入民族戰爭的泥淖,從而使關東諸侯勢力做大,這無疑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

    另外,馬日磾與士孫瑞等人在朝中勢力太大,從政治的角度上來說,皇帝自覺有必要適當壓製一下。

    斟酌許久,皇帝終究沒有選擇士孫瑞與王斌讚同的根除方案,打算先用懷柔政策穩住異族,等皇帝至少有了一個安穩的後方,才能騰出手來對付羌胡。

    “眼下朝廷正要休養生息,不宜妄興刀兵,故而對待羌胡,當以羈縻為主,攻心為上。”皇帝緩緩言道,給這件事定下基調:“我有意分出金城、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其中再從金城郡分割四縣,沿鮮海、允穀、鹽池等地,建西海郡;再改張掖居延屬國為居延郡。此六郡是為涼州,由韓遂任刺史,駐守金城。”

    眾人俱是一驚,沒想到皇帝為了穩住西陲局勢會付出這麽大的代價。

    隻聽皇帝接著說道:“馬騰此人應設法束之高位,留於長安,如此二者兵勢一分,便再難聚眾對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