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丨決事省禁(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220更新時間:2019-03-31 05:15:21

    荀攸的視線從皇帝臉上移開,目光低垂,讓人看不出他心裏在想些什麽,也不知道他心裏適才已做了一個關乎個人榮辱的決斷:“諸公先前所議,無非是以為東西之事難以兼顧,欲安關東,則不能多分心力治理涼州,欲定涼州,就隻能眼看關東諸侯坐大。然而兩者之間或有折中之道,是以臣下才說兩者可當做一件事。”

    說完,荀攸移開座席,膝行至皇帝跟前,右臂一揮,將一隻衣袖攤在桌案上。

    皇帝先是吃了一驚,但心裏很快放下心來,出於信任,他微微頷首默許了荀攸的行為。

    隻見荀攸伸出左手對衣袖上的花紋指點道:“關中土地豐饒,百姓殷實,西可收隴右六郡之兵,南可得巴蜀漢中之財。秦人、高祖皆據此而得興王業,陛下若要據此以製天下,猶可鑒於前人。”

    皇帝點頭道:“先收涼州,再定巴蜀,潛心休養數載,可兵精糧足,甫出函穀而天下定。”

    “可是,”皇帝疑惑道:“若是先收涼州,則關東卻不能坐視不理,這又回到先前的問題上去了。”

    “陛下睿鑒,光武皇帝曾言‘既平隴,複望蜀。’臣亦有意勸陛下如此,可謂是不謀而合。”荀攸對皇帝的方略表示讚同,複又說:“當年光武皇帝納新息侯馬援,以釋關隴之憂,從此專精東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陛下不妨效之。此外,陛下與諸公似乎都隻盯著涼州,而忽視了——”

    他手指點在衣袖正中,往上一移:“並州。”

    皇帝順著荀攸手指的地方看去,在荀攸的解釋中,並州南接三輔,西臨雍涼,東靠燕趙,是一處必爭的險地,對關中的軍事意義和重要性絲毫不弱於涼州。

    按荀攸的話講,隻要將並州收入囊中,既可以保護三輔不受北地胡人的侵襲,又可以震懾雍涼的異族。最關鍵的,就是從並州的上黨、太原等地可以居太行高山,下臨河北平原。

    無論是可以時不時的敲打冀州袁紹,還是為了以後能夠收複天下,占據並州,對於皇帝來說都是一步先手好棋。

    “隻是並州的局勢較涼州還要錯綜複雜,烏桓、南匈奴、羌胡等部族雜居一處,糾鬥不止。孝靈皇帝以後,並州九郡,唯有上黨、太原、西河三郡尚在,餘者皆淪為胡人之手!”荀攸沉聲說道:“朝臣之所以視若不見,其實都是心知朝廷如今尚苟且艱難,豈有餘力伐之?”

    皇帝眉頭深鎖,苦惱道:“涼州倒還好辦,隻需用心籠絡馬騰、韓遂二人,可保期年無虞。隻是這並州,各族勢力盤根錯節,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稍有不慎,激起各族兵亂,反倒會讓朝廷陷入困境。”

    “尚書令有句話說的在理,羌胡雖為邊疆外患,卻是心腹內疾。陛下若要從容東向,須得使關中安穩,絕不許涼並之間再起變亂。”荀攸收回衣袖,說道:“時下正有一人,可為陛下牧守並州,解此憂慮。而且此人一出,正好可以讓關東愈加混亂,一時難以威脅到朝廷。”

    世上竟還有這種人?

    看到皇帝迷茫、驚訝的神色,荀攸提醒道:“劉侍中東出武關,已快有一年了吧?”

    皇帝一愣,隨即在腦海中回憶出一幅場景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