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482更新時間:2019-03-31 05:15:46

    他本想為此推脫,沒成想皇帝卻較了真:“正巧,我剛才與荀君他們商議了一件事,正打算喚大司農,索性現在就一並詔來吧!”

    馬日磾的臉色有些凝重,他有些摸不清皇帝的意思,反倒是楊瓚心領神會,出聲說道:“臣久在中台,對此倒是熟知一二,當年西遷入關的雒陽百姓,經過凍餒疫病、千裏之行,最後到達關中得以安定者唯有六、七萬戶。”

    皇帝歎道:“我上回翻閱漢記郡國誌,記得在孝順皇帝永和五年的時候,河南尹約有二十萬戶,人丁一百餘萬。如今才過了五十年,河南尹人口滋生,即便有些災禍,到孝靈皇帝時也當相差無幾,沒想到如今隻有不到四十萬人,真是令人扼腕。”

    “臣聽說當年董卓奉朝廷遷都長安,遷河南雒陽之民是為了充實關中,以為興旺之基。隻是”董承說道:“臣雖不才,就職以來,於三輔坊間輿情略有所聞,知悉當年董卓為盡快安置百姓,結好關中諸豪族,特意默許”

    “絕無此事!”

    “夠了!”

    馬日磾急於辯白的話搶在了皇帝前頭,此時無比尷尬,他羞慚的低下了頭,裝作可憐的咳嗽了幾聲。

    皇帝沒搭理他,將董承喝止後,厲聲說道:“這多半是不明事故的村野妄語,豈能當真?你無半點實據,僅憑風聞就想訐告了嗎?”

    董承這是第二次被皇帝打斷了話,不服氣的說道:“臣以為這正是刁滑之處,譬如上林一事,如若不是屯田需要,詔旨清丈,又豈能知道竟有如此多的蠹蟲侵占兼並?”

    皇帝心裏著實有些氣惱,董承躍躍欲試的要一查到底,可他又能怎麽查?難道是挨門逐戶的去聽每家人是不是雒陽口音?又或者是跑到士族豪強的家裏去盤問有沒有隱匿戶數?

    本來以為董承政治智商還算過得去,沒想到竟然這麽會來事,這麽不會搞事!

    而董承心裏也是正在疑惑不解,按照他與府中一幹人等的推測,皇帝應該是防備、甚至是有意削弱士族的,怎麽到今天這麽好的機會,皇帝卻視而不見呢?

    “陛下,臣昧死進言。”本不作聲的荀攸突然開口說話了。

    皇帝擺了擺手,說道:“但講無妨。”

    “關中久經戰事,飽受兵燹,以致三輔之民不過十萬餘戶。以往雖為了抵禦羌亂,朝廷都要移民屯墾,使馮翊、扶風等地錢穀殷實,不缺軍需,但也是地瘠民疲。”荀攸從容說道:“陛下開屯田,是為了修養生息,使流民有所生業。而彼等西遷百姓已然安居,實在不宜再作處置,還請陛下念及生計艱難,聽之任之罷。”

    見皇帝身邊最信重不過的親侍,也是自己曾經的掾屬荀攸為自己開口說話了,馬日磾心頭狂喜,一塊大石也跟著落了地。

    “你說得對,既然這都是慮國裕民的事,便不必拘於一法。”皇帝說道:“此事以後不許再提。”

    “臣謹諾!”馬日磾喜形於色,愉快的回道。

    一旁的董承心有不忿,勉強答道:“臣謹諾。”

    今天征求了編輯的意見,打算更換書名,畢竟已經有許多書友跟我反映過現在的書名有些勸退,所以在此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不知道獻帝紀、獻帝春秋、獻帝天下,這三個書名那個好一點?或者有什麽更好的書名,大家可以在百忙之中抽空在書評區,或者本章說裏發表一下看法。謝謝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