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564更新時間:2019-03-31 05:16:27

    一旁坐著的法衍沒想到還有他的事,趕緊回道:“唯,關中自羌亂以來,戶口大減,貪吏奸胥又借閹宦之勢,肆意淩虐。地方催征,急於星火,鄉野小民貧乏愚昧,寧可溺嬰殺子,也不願納口稅。”

    “遇到這種事,廷尉與地方都是如何決獄的?”

    這種案件非常棘手,若是依法處置,又有些不近人情若是放任自流,又會滋生歪風邪氣。法衍想了想,謹慎的說道:“孝景皇帝曾有詔曰:欲令治獄者務先寬,是故但凡遇見此類,皆使地方郡守縣令以孝經大義相勸,命其反省改過。”

    醉翁之意不在酒,皇帝說道:“這些並不全是他們的過錯,而是朝廷賦稅訂立太過嚴苛,未有照料到百姓生計之故。”

    漢代的財政收入主要分為賦與稅兩大類,稅主要是租稅,兩漢以來講究輕徭薄賦,除了非常時期有過增加以外,其餘的時候都是三十稅一。而賦則是口賦、算賦等人口稅,還有更賦這等代替徭役的代役稅。

    東漢以來,為了支持朝廷在涼並的平羌之戰,以及滿足皇帝個人的私欲,在租稅不能增添的前提下,朝廷隻好對人口稅屢屢加征。如今各類沉重的雜稅導致百姓生活艱難,為了逃脫重稅,有的選擇做士族豪強的隱戶,有的選擇起義造反。

    張昶聽出皇帝話裏有話,又聯係到皇帝對屯戶在人口稅上的優惠政策,福至心靈,立時明白過來,抬聲應道:“如今關中疲憊,亟待恢複,陛下減免屯田百姓之口算,百姓無不誠心擁戴。本朝列位先帝也曾對此酌減或蠲免,陛下欲經營關中,布施仁政,宜愛惜民力,重訂賦稅之規。”

    周忠比張昶想的還要深遠,他發現今天到場的人無論是隨駕前來的尚書右丞魯充、還是他與張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掌管著朝廷的財賦糧儲。

    至於法衍與桓典為何會在場,周忠的理解是,皇帝不僅是要在原來的賦稅基礎上修修補補,而是要以律法的形式重訂賦稅。

    重製賦稅,這可是關乎國本的大事,非得要那幾個錄尚書事的秉政大臣討論出一個結果,然後付諸博士、議郎等大臣公議,最後才能正式確立。可怎麽看皇帝今天這做派,像是要繞過這些繁瑣的程序,直接讓他們執行下去了。

    桓典的臉色也變得極為難看,他也沒有料到,皇帝這幾天低調沉寂,突然就毫無預兆的想搞出這麽大的事情。前麵的話無論先是以建設倉儲為題目,帶出今秋賦稅的題目,還是又假作要清查戶籍,敲山震虎,都是在為此事鋪墊。

    新稅法這個事情,恐怕皇帝與賈詡、荀攸等人早有了預案。隻是桓典不明白,為何皇帝不願走正常的程序?難道皇帝認為僅憑他不再提清查戶籍這件事,就能讓士族們接受按皇帝意願新訂的稅法了嗎?

    對不起剛剛兩章發錯順序了!

    7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