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496更新時間:2019-03-31 05:16:48

    各方達成默契,楊懿也隨時準備著成為太學祭酒,代表楊氏對太學生灌輸理念、收攏門生。

    可現在的情況是,原太常種拂調任城門校尉,原衛尉趙溫如願成為了太常,而楊懿,則不尷不尬的仍是白身。趙溫雖然遵守承諾向皇帝舉薦楊懿為太學祭酒,可皇帝偏偏對此置之不理。

    楊懿知道,自己哪怕再怎麽不情願,隻要自己想做太學祭酒,就必須接受皇帝對太學設定的新規章、接受自己今後對太學的影響力大打折扣的事實。

    “不樂意又如何”楊彪心中升起一絲不快,怏怏說道:“朝廷這次不吝家世,有向學之心者皆可就讀,是朝廷給了他們接受教化的機會,臨了分派,他們有什麽理由反駁再說地方簪纓,敢公然對抗朝廷的任命麽”

    在以往,朝廷隻擇選太守、令長、及丞尉等官,其下的功曹、掾屬皆為守令自行征辟的當地名士賢才。這些人一旦應征,就將和薦主形成一種類似於主憂臣辱的君臣關係,也就是漢代獨有的二元君主體製。

    這種體製極大的妨礙了皇權集中,也促使生出了一大批利益攸關的團體,彼此組合成巨大的士人集團。不僅如此,還造成地方宗族勢力膨脹,阻礙中央將行政權力向地方基層的延伸。

    皇帝一直想要加大朝廷對各地郡縣的掌控,方便政令上下暢通,並慢慢的改變屬吏自行征辟的傳統。是故他才想將太學設計成基層官吏培養機構,以後衍生出來的科舉策試也隻考核選出吏員,而不是如其他朝代那般考核官僚。

    按專業分科策試,明法科的學子隻能去廷尉、地方刑曹從小吏做起、以政績升遷,經濟科的學子也隻能去少府、大司農等處、同樣以政績升遷。

    考核內容專業化、科目化,這與真正的科舉考試大相徑庭,反倒是皇帝借鑒了些後世公務員考試的製度。

    坐於楊彪對麵的五官中郎將楊眾進一步解釋說道:“你道陛下為何選中明光宮做太學這不單單是陛下崇文之意,當年明光宮能容數千燕趙美人,地方寬闊,若是改建學舍,容納萬人也不是虛話。這上萬太學生一旦學成、通過陛下的分科策試,朝廷必然要將其安置各署各地為吏,難不成還讓他們做令、丞”

    “可此事未免也太”楊懿依然有些不能接受。

    “此事本無錯處,無論是推崇教化、還是朝廷治理地方,陛下這麽做都沒有錯。”侍中楊琦直截了當的說穿了楊懿的心思:“你覺得不能接受,無非是侵犯到了你自己,可你現在還不是太學祭酒。”

    這話說的讓楊懿羞慚不已,他隻顧著低頭謝錯。

    楊眾是座中最精明狡猾的一個人,他突然笑道:“天下士子畢竟是慕經求義的多,哪有專學雜科的道理等你蒞臨此位,無論厚此、還是薄彼,都大有文章可做。何必在這個時候伸言反對徒讓他人撿了便宜”

    東漢經學之風甚盛,多少人負笈求學,就是為了通曉儒家經義。這回太學開設各科,供學子選修,看似將明經與其他並列,其實最後選學哪一科的多些還不是一目了然

    何況自祭酒、博士、助教以下的教職人員誰不是鴻儒出身,立場天然的就傾向於明經。等到太學逐漸形成重明經、輕明法、經濟等雜科的風氣之後,皇帝再想撥動車輪也不可能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