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568更新時間:2019-03-31 05:18:25

    周忠的馬車就在身邊,哪裏還用得著荀攸相送,隻不過周忠恰好想聽聽荀攸這個皇帝最親近的侍臣的真實想法,於是對他含笑說道:“多謝荀君美意,正好老夫也家住宣平裏,這一路寂寂,正缺一人暢談同行,如此便叨擾了。”

    荀攸目光沉靜,聞言,隻輕輕笑道:“承情之至,請。”

    車子緩緩行駛在青石板路上,感受著淡淡的寒意從車壁外透入,荀攸坐在一邊,微微抬頭時驚訝的發現周忠在對麵佝僂著身子,麵容蒼老,像是在肩頭壓著重擔。

    周忠的兒子周暉為董卓所殺,中年喪子,老來獨居長安、煢煢孑立,讓荀攸心裏莫不感慨。車駕走了有一會,荀攸方才開口道:“周公一人在長安,何不傳信江淮,招子弟前來親近?依製,周公貴為二千石,在大司農上三載有餘,正可擇子弟入朝為郎。”

    “道路不靖,豫州、江淮匪患嚴重,縱然書信能達,這一路上也不安寧。索性就不讓他們來了,免得在路上橫生事端。”周忠神色一動,撫須輕歎:“家中幾個子侄倒還年輕,讓他們閉門耕讀,及年長、或是天下天平以後,再讓他們出來為陛下效命不遲。”

    “陛下衝齡早成,特設秘書監以求伴讀,司隸校尉、武都太守之子皆在其內。其間執金吾的次子不懼艱難,自河北來京,陛下亦嘉其才。可見陛下對此是何等看重。”荀攸緩緩說道,眼中閃爍著熠然的神采:“周公有經濟之才,族中子弟當也是個個俊彥,若能來京,且年紀合適,必能受拜秘書。”

    荀攸所提的幾個例子無不是近來朝中父憑子貴的典例,周忠想起司隸校尉裴茂原本不過是一個侍禦史,因為其子承明策試得過,入秘書監受到皇帝賞識,故而推恩於父,授予出使關東等重任,回朝後直接一躍成為三獨坐之一的雄職,風光無二。更別說武都太守韋端有兩個兒子在秘書監,他本人也由一身白衣,在半年之內完成了黃門侍郎、武都太守的跨越。

    秘書監有那麽多秘書郎,每人身後都有顯赫的家世,比如楊修、士孫瑞等。荀攸偏偏提出裴茂等人的例子,再加上司馬防的次子司馬懿的事例,恐怕是在暗示周忠,若想跟裴茂他們一樣蒙受重任,讓子嗣入宮伴君是對皇帝表示親近的最好方式。

    難道對方這是繞著彎的替皇帝拉攏自己?

    就如執金吾司馬防與廷尉法衍一樣,雖然在地域上各自屬於東西兩個陣營,但由於其子嗣都在秘書監,故而兩人的立場跟關東、關西比起來有著很大的相對獨立性,甚至可以直接算作是皇帝的人。將子嗣的前程與皇帝的利益綁在一起,再通過他們影響父輩的立場,這就是秘書監設立的初衷之一。

    周忠在心裏權衡著利弊,如今皇帝強勢,年輕有為、四方戰亂,惟有關中安定。無論是為身前計、還是為身後計,將家中子弟帶到長安來發展,是件極為有利的事情。隻不過揚州離關中實在太遠,路上的盜賊可不會因為你的家世而手下留情、拋棄家宅田地來長安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思來想去,周忠還是在風險與機遇之間,選擇了穩妥起見:“家中小兒輩頑劣駑鈍,不能隨侍天子,這是他們命數使然,雖然可惜,但也強求不得。”

    話畢,他又給自己留下餘地,補充說道:“若有機會,當遣信使相招,隻是能否前行,卻猶未可知。”

    “唯、唯。”荀攸對周忠的做法表示理解,笑著說道:“彼等晚輩,誰不是家中後起才俊、百年基業所在?千金之子,的確不宜親涉險地,合該慎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