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合縱連橫(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342更新時間:2019-03-31 05:19:22

    關於天下今後的格局,本來按荀攸與賈詡的想法,袁術再如何也不會甘心交出權力,任朝廷宰割,很有可能會在袁紹大幅讓利的前提下與之合流,共同抵抗中央。

    如此一來,朝廷就將直麵擁有冀、兗、豫、揚四州的袁氏集團的軍事壓力,針對這個可能出現的最壞的結果,荀攸在繼續堅持最初給皇帝定下的修養關中、收服並涼益三州而後徐徐出兵的戰略不變的前提下,提出可以在袁氏背後采取籠絡曹操、劉表這些小勢力以弱攻強、以小製大的策略。

    劉表是用來牽製袁術的一根刺,公孫瓚則是袁紹背後的一根刺。

    若能在北方另外組建一個以公孫瓚為首的幽、青、徐三州軍事集團,與袁氏對峙,那麽朝廷就將會有很大的回旋餘地與應對時間。等朝廷拿下益州,徹底收服雍涼,便能成為一個橫跨並、司、益、涼四州的政治軍事集團。

    三個縱穿南北的軍事集團,將形成一個川字的格局三分天下,這就是未來可能發展的局勢當然,皇帝所在的勢力必然會處在高高在上的姿態,坐視另外兩方鷸蚌相爭。

    “據傳報,北海相呂布已為公孫瓚擊敗,遠遁東萊。若不是要應付袁紹回師冀州,想必公孫瓚已經徹服呂布,奪得青州。”荀攸對自己提出的三分局勢,仍表示出了極為謹慎的態度,他撚須說道:“呂布的主簿董昭頗有智略,不然也不會助呂布月餘之內平定北海黃巾,更收取東萊。故此前兵敗公孫,非謀之過,實乃手下兵不如人。待公孫瓚收精兵回返,單憑田楷之智,留守之兵,絕非呂布的對手,青州局勢恐怕會再次反複。”

    皇帝不以為然的說道:“即使如此,呂布遭遇此敗,兵力大損。短短時日內,要想再奪青州,光憑董昭之智是斷不可行的。”

    “我若是田豐、沮授之流,必當陳兵冀北,以拒公孫瓚,再遣偏師入青州,既是擴寬勢力,又能截斷公孫瓚與青徐的聯係。”荀攸說道:“公孫瓚看似兵眾難當,能有此威勢,全賴其一人之功,而手下既無得力的大將能為其單獨領軍、又無高才為其運籌帷幄,勢不能長久。反觀袁紹則不然,手下麴義、張郃等將無不是能獨當一麵,彼大可親自帶兵盯住公孫瓚,不使其妄動,另使良將侵擾。”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荀君所言彼二者該如何為之,那是他們之間的事,輪不到我們來操心。”皇帝覺得話題有些被帶遠了,於是試圖挽回道:“若是袁紹入青州,或是呂布得青州,那自然是以後的另一番局勢,眼下尚不足慮。”

    “說說曹操和陶謙吧。”皇帝忽然沒好氣的說道:“曹操屠城固然不對,但也是陶謙指使手下殺人在先,同樣不是什麽好貨。”

    “曹操劾奏陶謙與賊寇闕宣舉兵謀亂,闕宣自稱天子,也是陶謙在其後暗中慫恿。”荀攸早在很久以前就收到了荀彧的書信,徐州之戰的因由知道的很詳盡:“闕宣叛亂後,用兵的行跡也太過蹊蹺不往富庶的徐州進兵,反倒要攻打殘破的兗州,這裏麵不可能沒有陶謙的授意。若真是如此,陶謙指使闕宣n、又遣將截殺曹操家人,其罪屬實,其罪不小。”

    提到這個,皇帝也有些無奈:“這兩人都該懲處,若是對他們犯下的罪行不聞不問,朝廷好不容易重新樹立的威信何存?若是要問罪,他們二者是牽連在一起的,那就得一起問,沒有什麽偏袒的道理。可眼下,偏偏就問不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