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 皆讚所見(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486更新時間:2019-03-31 05:19:44

    這情況可比以前要好太多了!

    當然,要是馬日磾和士孫瑞兩人不回來就更好了。

    董承琢磨完了之後,心裏陡然亢奮起來,不由聯想到前些日子自家女兒派人出來傳信,難不成是皇帝開竅了,懂得愛屋及烏,倚重丈人了麽?

    他當即說道:“君上睿鑒!當年大將軍竇武等人謀誅宦官,其奏疏何等機要,卻為一宦者偷看,以致事泄身亡。可見尚書台人員冗雜、關防不謹,一份奏疏,早上才至中台,晚上就傳到裏巷去了。曆代以來,世務蜩螗,以致四民難以將息,漢室衰弱。此非國無賢君明主、名臣能吏之故,而是議事者眾,各執一詞,難以決斷,這才是症結所在!”

    “太尉所言都是孝靈皇帝朝的事了,未免有些失實。”楊瓚皺起眉頭,說道:“陛下去年便屢下嚴詔,禁侍中、黃門侍郎、秘書郎等近侍擅傳省中機密,尚書台也不例外。如今中台雖然人員繁多,但也知道不言溫室樹。”

    “太師孔公執掌機要的時候連溫室有幾棵樹都不願告知旁人,那是孔公一人的德行高潔,豈能推之於所有人?”董承聽了不服,理直氣壯的反駁道:“臣以為有備而無患,尚書等官擬詔、理政可也,批奏、議事卻不可為,此事當人越少越好。”

    “是啊。當初孝武皇帝身邊的尚書也不過寥寥數人,哪裏像如今這般五六十人?人多眼雜,不是議事論事的所在。”皇帝下了基調,語氣堅定:“議論國事,還是得靠諸位大臣,彼等尚書、尚書侍郎們資曆終究尚淺,不是說不能再議事務,而是這參與決策機密,還得再多多磨礪才行。”

    皇帝說的在理,楊瓚也無可辯駁,而且議論機密由十幾個人變成幾個人對他來說也算是增加權勢,既然保證了自己的權力不旁落,其餘的末節也不需要再多做堅持:“臣謹喏。”

    “那此事就這麽定下了,還有給賈詡的詔書,楊公一並擬寫下發,再給馬公他們發給詔書。”皇帝說到這裏,麵色沉了幾分。

    董承見狀,忙將頭低下去,裝作沒看到,隻聽皇帝繼續說道:“讓太醫令跟著去馬公府上,看看他的腿疾好了沒有,朝廷可不能沒有他們這些大臣啊!”

    這幾日的風波終於有了一個了結,以司徒馬日磾與司空士孫瑞二人聯手組織的辭職行動終於迫使皇帝做出妥協,不再像以往那樣無所顧忌的把大臣丟在一邊,與個別臣子商議國事了。

    承明殿議事的規矩早在大將軍霍光輔政的時候就有過,王允在時也效仿過,如今被皇帝重新提起來,雖然還是變相削弱了尚書台的權力,但已經從製度上保證了皇帝不會再繞過大臣決事,已經算是一個進步了。

    至於皇帝接下來將六曹尚書按職能改名為吏、刑、戶等六部尚書,並在此之外增添了幾個新部尚書,以安撫尚書台人心。隨後作為河東改製的後續工作,各部尚書與河東郡諸曹對接等等規定,也沒有遭受太大的抵觸,順利達成了這個交換。

    畢竟,隻要皇帝選擇讓步、馬日磾與士孫瑞能回來,這種妥協有什麽不能做的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