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882更新時間:2019-03-31 05:20:21

    荀攸有著平尚書事的職權,在承明殿見過不知多少類似的奏疏,點頭說道:“都是想借此揚名,或是傳繼家學的。”

    十三經正義的編修工作由詔書正是下達之後,不僅是普通士人們期待著這幫宿儒能通力合作,打破古今經學以及經學世家之間的桎梏,編撰修訂出一部儒家的曠世巨作來。就連明經科博士韓融、繆斐,光祿大夫伏完,議郎孔融這些成名已久的大儒都動心不已,一個接一個的上疏自薦,請求獻出自家關於經學的注釋作參考,加入到十三經正義的編撰中,那怕是做個刀筆吏。

    畢竟這不僅是關乎自身名利,更是關乎家傳,參與編撰的人肯定或多或少的存在私心,會把自家的注釋大篇幅的充入其中,這樣一來,其餘未能充入的別家注釋就會被排擠掉、邊緣化。等到此書普及天下,成為策試取士、育人的官方經典之後,其他家的注釋就要被湮沒到曆史的塵埃裏去了。

    青史留名,將家學變為官方典籍、國家意誌的一部分。

    如此大的名利,即便是已經官居司徒、錄尚書事的馬日磾都有些動心,何況是其他人。

    “這些奏疏裏不乏韓公這樣的名士大儒,卻都被國家扣下了。”荀攸用輕鬆的語氣說著,像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沒說準,也沒說不準,這種事情,不拿出點真章出來、或是不拿什麽讓國家滿意,即便是再有名望的大儒也別想著參與。”

    “國家這是要借此事,一舉收天下大儒之心啊。”荀悅頷首說道。

    是否同意讓其餘的儒士參與編撰,這個決定權在皇帝一人手上,旁人無從置喙,隻要他拿著分蛋糕的刀,就會有無數的大儒名士上趕著求他分一杯羹。荀悅有理由相信,隻要過些時日,等這個消息傳到關東乃至於天下之後,海內但凡對名利有心思的名士們,將無不趨之若鶩的趕赴長安。

    一輛公車都不用出、一封詔書都不用下,自會有人集於殿下。

    “這是陽謀,也是國家所常言的互利共贏。”荀攸此時是越來越佩服皇帝的手段了,他原以為皇帝擅自對經書作解、甚至是否定他人之注,勢必會引起其他家的質疑。沒想到皇帝居然會選擇以自己為主導,召集主要的幾家經傳士族共同編修注釋經書,而且這經書不是傳統的五經,而是把其他不受主流重視的孟子等書提高到與五經並重的地位,一同歸納為十三經,這讓傳習此類經書的世家無不感激涕零,恨不得剖肝相效。

    君不見,花了一輩子時光注解孟子、並為此書宣揚的趙岐在當時感動的都要哭了麽?在這個時候,要是有人敢對此抨擊一點不好,恐怕不用皇帝說話,那人就將遭到無數人的口誅筆伐。

    這就是利益共享的魅力,皇帝善於利用外界的壓力逼迫他人跟自己統一戰線,也善於使用利益將人聚集在他身邊。

    “饒是如此,仍有些人在背地裏說些怪話。”荀悅忽然說道,眉宇間有些不高興:“說陛下欲刪改經義,成一家之言,而廢各家之說,是為專斷。”

    “他們那是酸的。”荀攸摸了摸袖口上的花紋,不以為意的說道。

    “酸的?”荀悅沒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荀攸想起皇帝偶爾說出來的一句話,仰頭看向荀悅,複述道:“他們隻知家傳微薄,參與編修無望,所以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喔”荀悅似懂非懂的應了一聲,也不再糾結這個,繼續說道:“且不論他們是不是因為妒忌,還是旁的緣故,都不得讓彼等阻礙這項百年大計。”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興漢室》,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ww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