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710更新時間:2019-03-31 05:20:27

    “這的確是一次良機!”孫策深以為然,廬江太守陸康瞧不起孫策的家世,孫策拜訪他時,陸康更是做出了讓主簿代為接見的蔑視性的舉動。二者之間早有嫌隙,按常人的想法,此番孫策若能征討廬江,不僅能立下戰功,更能公報私仇。而孫策卻是沒有為此事激動過頭,他謹慎的分析道:“江淮士民皆知我與陸府君有隙,袁公借我之手征討廬江,分明是要陷我於不義。”

    周瑜激賞的看了孫策一眼,很是高興的說道:“正是如此,在汝南對抗朝廷,是為不忠在廬江p賢良,是為不義。孫氏隻有聲名辱沒,為士人所不齒,後將軍才會真正放心的驅使。”

    “可如此一來,我孫氏今後又將何以立足淮南?”孫策不免擔憂道,他好不容易靠著周瑜的介紹,結識了許多揚州士人,在江淮一地頗有聲名,如今要他坐視袁術將其盡數摧毀,他很是不舍。

    “後將軍此為,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周瑜化用了一段典故,簡單的解釋道:“伯符隻是後將軍手中的劍,你對抗朝廷之師,固然是不忠之舉,然則指使你進軍的後將軍不也是不忠?討伐廬江也是如此,不義之名確實會有,但後將軍同樣擺脫不了幹係,甚或彼之聲名遭毀要遠勝於你。”

    這就是袁術的短視之處了,孫策徹底明白了,自己隻是一把劍,無論做了什麽壞事,最後還得算在袁術的頭上想到這裏,孫策腦中靈光一閃,忽然反應起來,陸康在廬江太守的位置上任職多年,與本地的廬江周氏交情甚密,算得上是周瑜的長輩。這一次雖然事出有因,但陸康在這個時候反抗袁術,時機未免也太巧了些,就像是特意給孫策準備的一樣。

    他內心不免忐忑,試探性的說道:“那我攻下廬江之後,當少作殺傷,厚待陸府君家人親族。”

    孫策說完便仔細盯著周瑜的麵部,發現周瑜的神情果然輕鬆了幾分,隻聽對方說道:“正是此理,伯符雖是要自汙聲名,但也不能真的做那不忠不義之徒。”

    正如郭嘉所說的那樣,周瑜的確不是個安分的人,他不想按伯父周忠的設想,雖然能靠荀氏在皇帝麵前的寵信而獲得大量政治資源,但卻會始終屈居於荀氏之下。周瑜想讓廬江周氏有更長遠的發展,甚至想讓他成為能與弘農楊氏、潁川荀氏的豪族並肩的存在。

    所以搶先歸附朝廷,占據先機,再利用孫策手中的軍功與兵權、以及周氏的影響力,統合江淮名士豪族。由此而聯結成的以周氏為代表的江淮集團,將與荀氏為代表的汝潁集團分庭抗禮。這才是周瑜給自己選擇的道路,不然等天下統一之後,各種利益集團在朝堂之上占據一方,他周氏就隻能依附於他人之下,談何立身與發展?

    雖然說起來有些不妥當,但孫氏確實是周瑜手中的一枚棋,一枚互利共贏的棋子:“丹陽太守吳公是伯符的舅父,等廬江事定以後,可使其故作不敵江東群匪,而後伯符借機請命南下。具體該如何措置,我為伯符薦舉一人,其人曾為汝南許公稱有佐世之才,若是伯符求之,當能為己所用,與呂子衡一同托付大事。”

    呂範雖然辦事穩健,但在用兵一事上還是稍有欠缺,孫策正愁不知該尋何人參謀軍事,忙說道:“這個人,我好似在哪聽說過,卻不記得了。”

    “淮南劉曄,劉子揚。”11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興漢室》,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ww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