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辟蹊徑(1/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920更新時間:2019-03-31 05:21:08

    “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莊子應帝王

    “如今朝廷雖然振作,但實力未複,僅有並、涼、司隸等貧瘠之地。”戲誌才說道:“文若與荀公達自幼成長,對荀公達行事作風格外熟稔。其曾言,當此之時,荀公達定然會向國家陳策獻計,在進取關東之前,先發兵入蜀。非此,不足以震懾劉表等宗室、更不足以倚為憑仗。”

    “這是效仿高皇帝得天下之策。”曹操點了點頭,感慨道:“荀公達屢有奇謀遠略,於軍陣之事,絲毫不遜於文若。我未能得之一見,實乃憾事!”

    戲誌才微微笑了下,尚待欲言,卻隻見曹操心中對人才的歎惋竟有不吐不快之勢:“除了荀公達、還有那武威賈文和,用兵老道不弱於荀氏,前將軍手下的軍師祭酒近來在汝南也屢出妙計。我每次得見荀公達與鍾元常的書信,常為此扼腕慨然,朝廷實在是羅天下才幹!君臣如此,何愁不興?即便袁氏兄弟再強,又能如之奈何?”

    荀彧一直以來都將荀攸從長安寄來的書信交付曹操,說起來是為了向曹操表示坦蕩無私,其實是為了讓曹操對朝廷現今的實力有個清楚的了解,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曹操的決策。對於曹操這種人來說,自己主動了解的事情,比被動了解的事情更能讓人相信。

    跟陳宮那樣屢屢詳說袁氏如何如何,企圖說服曹操站隊而引起不必要的猜嫌比起來,荀彧這一招可高明多了。

    曹操一開始並不想借助拆閱私信來檢驗荀彧的忠誠,但是架不住荀彧的執著,以及自己也忍不住想看看朝廷的情況。每當他看到皇帝又推出一項良政時,自己就會忍不住去揣測這項政策背後有什麽用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果遇到阻力,自己又該如何應對?

    朝廷的一些良策譬如開太學取士、吏治科等等,在感慨皇帝妙算之餘,曹操也曾想照搬下去。可惜他手中威權不足,又沒有治理兗州的大權,手下的派係又不如關西關東那般分庭抗禮、可以從中取利。屢屢隻是剛提出來,就遭人反對,其中,尤以邊讓等名士豪強為最,而自己哪怕殺了邊讓,依然無法將其推行。

    是故每每在這個時候,曹操就不得不感歎那個年僅十四歲的天子是何等手腕與魄力了,君王如此,自己以後又該如何輔佐呢?

    戲誌才看曹操慨然神往的樣子,知道這一半是荀彧潤物無聲的本事,另一半則是朝廷確實有其獨有的魅力。他也不說破,輕咳一聲,道:“明公說的是,如今袁氏確實勢大,在朝廷收得益州,整肅兵眾之前。明公切不可太過違逆袁冀州,應與之虛而委蛇,以待時變。”

    “仗還是要打的,不然明年駐兵不動,他心不安,我心也不安,徒然便宜了公孫瓚。”曹操有些黯然道,無論是率兵攻打皇宮、還是謀奪冀州,派兵插手並州,都不是能輕易饒恕的大罪,袁紹已經無法回頭了,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對曹操來說,勸不住袁紹這個故友步步陷入深淵是一方麵,不忍在今後與其兵戎相見卻是另一方麵。

    戲誌才眨了眨眼睛,他知道曹操看似冷硬強幹,其實對微末時期的故人,如張邈、陳宮等人,永遠抱有一絲好意。這也是袁紹敢於拉攏曹操的地方,戲誌才想了想,說道:“劉備、陶謙二者不可擅動,我聽聞後將軍有意北圖徐州,等到明年,陶謙的處境也不會太好過。明公若求動兵之處,依在下之見,青州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