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506更新時間:2019-03-31 05:21:26

    這時另一個門客、南陽士人李休站在中立的角度,出言說道:“如今軍情急迫,陳倉道雖然曲折難行,但這些天下來,難保不會另生事端。是戰是和,還請師君早下決斷,讓底下惶惶人心得以安定才是。”

    “閻君,你的意思呢?”張魯這時問向他一直很是倚重的閻圃。

    閻圃睜著那雙本就不大的眼睛,對張魯說道:“屬下附議。”

    手下最足智多謀的閻圃都這麽說了,張魯便再無疑慮,當即拍板下令:“好,即刻傳令,命張衛、楊任二人領兵兩萬,趕赴陽平拒關堅守,務求讓彼等頓足不進!”

    李休與閻圃一樣,都是不信五鬥米的儒家士人,雖然見張魯做出了抵抗的決定,他也毫不猶豫的為張魯謀算起來:“關中與漢中有子午、褒斜、陳倉等道,朝廷之師既然已現於陳倉道,那麽在子午穀口的守軍,要不要調至陽平?”

    “不可。”駱曜雖不擅軍事,也能知道這其中的不妥之處:“從子午穀出,往西可至南鄭、往東可達上庸、西城等地。若是朝廷另遣一軍,奪我上庸,又該何如?”

    自己的建議不僅被一個方士當場反駁,李休麵上並未流露出多少難堪的神色,反倒是閃過一絲意料之外的詫異神色,並且眼神有些不自然的飄向了閻圃。

    漢中本地人李伏幹咳一聲,試圖引起駱曜的注意:“黃金戍確乃穀口要地,萬不可失,隻是如今首重之地乃是陽平。依在下之見,不妨從黃金戍抽調精兵入陽平,以助其勢。至於黃金戍,楊昂乃師君手下大將,知悉戰陣,有其屯守該處,可保穀口萬全。”

    張魯思慮過後,點頭說道:“就依此計!”

    說完便走回案後,快筆急書的寫下一應調令,又解下腰間玉印,一一鈐好。張魯畢竟不是名正言順的漢中太守,又有殺害前任太守的劣跡,想在漢中發號施令,一個自命的漢中太守顯然不能很好的服眾,所以這枚代表五鬥米教權的玉印便臨時充任著官印的權力。

    眾人拿到調令之後,紛紛告辭離去,閻圃慢吞吞的走在最後麵,目光深沉的看了一眼兀自站在原地不動的駱曜,然後便跟著眾人走了出去。

    駱曜這才對張魯說道:“事發突然,我等所謀的大事,恐怕得早做準備了。”

    “你還想著大事?”張魯苦笑著說道:“朝廷都打上門來了,這一下不知道我等能不能抵擋得住,你還想著先前所謀又有何用?”

    駱曜卻不這麽想,“益州就在我等背後,若是劉焉得聞此訊,心生悔懼,要與朝廷兩相夾擊我等以求將功贖過,那我等豈不是頃刻間將要覆滅?”

    他見張魯露出思索的神色,更進一步的說道:“所以劉焉此時必須得死,一者,隻有他死了,益州倉促之間,才不會與朝廷呼應聲勢再者,他死之後,有我等早先設好的計劃,益州可盡在我等手中。有益州之資作為憑仗,師君還怕不能抵抗朝廷之師?退一步講,哪怕最後朝廷攻下漢中,師君大可退走益州,以劍閣等關自保,亦能成就一方霸業。”

    “好、好。”張魯已被駱曜所描繪的局麵打動,連聲說道:“這的確是個萬全之法,既能為我等除去後患、又能開拓餘地。”

    駱曜察言觀色,此時立即毛遂自薦,作出一副義不容辭的樣子:“若蒙師君不棄,在下願為前驅。”14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興漢室》,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ww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