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416更新時間:2019-03-31 05:21:37

    這幾年氣候變化異常,許多農民因為四季的天氣、播種的節氣跟祖輩傳授下來的曆書和經驗產生錯訛,從而貽誤了真正的農時,導致農戶破產、陷入赤貧,不得不遭受凍餓流離。而在這場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農人,從中逐漸摸索到了一定的氣候變化規律,並通過豐富的經驗研究出了適應氣候變化的耕作方法。

    其實說起來這也不是什麽新穎的法子,就是根據土地的墒情確定耕作的時間、耕地的深度,將地表的土塊弄碎,形成一層鬆軟的土層,以減少水分蒸發,秋耕深耕、春夏淺耕。

    “春夏少雨,天氣炎熱,土裏的水極易曬幹,以致禾苗存活艱難。所以才要在春夏挖淺溝、再鋪碎土,保持濕潤。”皇帝一語道破其中關鍵,轉念一想,這不就是‘耕耙耱’技術麽?原來是在漢末就有了雛形,後來廣泛使用,直到兩百多年後才被人總結成書:“你是怎麽會想到找老農的?”

    皇帝頻頻頷首,忍不住走到田邊,低頭看著田裏的碎土與壟溝,回頭再看向遊楚,眼裏滿是激賞。

    “孔子曾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遊楚的聲音與語速依舊從容,說道:“若論經術、道理,老農絕不如我等士人知道的多,但若論及農桑之事,我等士人就該擇其為師。朝廷要我等太學生熟悉農桑,定然是為了我等以後授官任職、治理一方時能以此技為長,教導百姓墾殖。若是我等對於農桑連百姓都不如,又談何牧民?”

    這番話不僅是讓皇帝,更是讓在場的趙溫、劉繇等人吃驚不已,在他們的觀念中,士人與庶民是兩個世界,想讓士人主動放下身段請教老農,簡直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而遊楚卻偏不以為意,實在是性格特異。

    皇帝輕輕一笑,忍不住對遊楚拊掌言道:“你可仕進二千石。”

    二千石最低都是一個郡守了,隻是這個評價出自於一個年紀比自己還小的人的口中,實在是沒什麽說服力。遊楚雖然察覺到了周圍人看他的目光微微變得驚羨,但仍為太過放在心上,或者說,他沒有將以後能做多大的官放在心上。

    趙溫比在場大多數人都要機警、也最有資格對皇帝首先說話,他早在一旁就默默看出,皇帝對遊楚從老農口中得知的新耕作方式很感興趣,於是適時建議道:“若此法當真有用,不妨以朝廷的名義推廣關中,督勸黎庶照此耕作。今歲雨少,大旱在即,此法倘能起綢繆之用,或許能補救一批損失。”

    皇帝點了點頭,看了一眼旁邊正在向他好奇的張望著的遊楚,轉頭對趙溫耳語道:“先派人多問問京郊老農,若真有此效,便趁春耕未畢,宣告關中各地,已耕完了的,盡量督促修整;未有耕完的,就依不同的地情進行耕作。尤其是軍屯和民屯,此二者關係深重,你要與太尉、大司農等人酌情處置。”

    “謹諾,老臣回去以後便派人查訪老農,盡快整理出一套行之而有效的法子來。”趙溫聰明的附和道。

    “你這是要學趙過啊。”皇帝抬眼望向趙溫,眉毛挑了挑,忽然想趁此機會總結時下的農業生產經驗,由朝廷編撰出一部像《四民月令》一樣的農書,於是他笑道:“這也好,當初趙過製三腳耬車、推行代田之法,至今三輔猶賴其利。你也不妨追效先賢,再弄一套便於農桑、益於黎庶的法子出來。”

    趙溫低眉順從的說道:“謹諾。”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