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3028更新時間:2019-03-31 05:22:09

    馬宇回過神來,發覺眾人都在看著他,不由得赧顏笑著,歉意的對皇帝、以及喚他的黃門侍郎劉繇拱手行了一禮。

    劉繇客氣的擺了擺手,平靜的問道:“近來這些日子,陛下囑你每日察看昆明池石鯨,不知有何變化?”

    長安以及上林苑有大小池沼無數,譬如昆明、東陂、當路、以及鎬池、祀池等,但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就是昆明池、太液池、蘭池、以及未央宮中的滄池。

    由於這些天連日不雨,皇帝擔心關中灌溉、生活用水是否匱乏,特意命身邊這些侍中、黃門侍郎每日察看一邊池沼的水位,然後按時上報。隻要上林苑內的水域沼澤不見大規模縮減,那麽至少能保證長安附近的百姓基本的生產生活。

    適才劉繇、種輯等人已經上報了各自所負責的池沼水位,馬宇頓了頓,說道:“七日之前,昆明池水尚且漫至鯨腹,臣今早觀之,發覺池水已退後一鱗有餘。”

    在上林苑的諸多池沼中,許多大的池沼岸邊往往都會有巨大的石鯨、石魚以及石龜,這些東西有的長三丈、高五尺,有的長六丈,體型龐大,雕刻的栩栩如生,盡管經曆數百年風雨,身上的每一片鱗片幾乎都清晰可見。

    這種石鯨、石魚並不隻是用來裝飾美觀,而且還有測量水位線的作用。在古代這被稱之為水則,比如李冰在都江堰放置的三個石人,而放在現代,就是一根根按照一定的間隔,插在江河邊上的水尺。

    隻是跟現代的水尺大同小異的是,這些石鯨的首、腹、足等部位也有不同的刻度,水漫到不同的地方,就代表著不同的水位,朝廷也會根據水位,適度開關水閘,調整水量。所以無論是對洪訊、還是旱情,這些都是極為珍貴的信息。

    “再往後退,水就要到鯨尾了。”皇帝聽完眾人對各個池沼的水位稟報、尤其是得知水域麵積最大的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