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860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09

    隻是誰讓他現在是皇帝,位置的不同,判斷某樣人物、事物的態度也會不一樣。此時皇帝對陳紀的觀感確實差了一些,不過表麵上仍是親熱有加,笑著說道:“今日本想到乘船渡滄池,到漸台上乘涼議政,但念及著陳公與馬公等人身子弱,禁不起風浪,故而移至於此。”

    “臣謝陛下厚愛。”陳紀再次答道。

    皇帝一笑,寒暄幾句後,卻是步入正題:“自重開太學以來,各地保薦、自薦的年輕良俊已有兩千人進學,隻是未及擇才施用,而朝廷屢有物議。如今雖是用人之際,但我以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材養士,非一朝一夕便能成事。所以寧可延長彼等學期,也不肯隨意授職,便是此理。不知陳公以為?”

    陳紀身為太常,來時路上便聽過趙儼為其解說過其轄下太學的情況,以往的太學沒有固定的學期與學製之說,都是每年一次策試,考中了按等第賜官,考不中則繼續潛心讀書。而不是皇帝更改後的這般,五年的學製,中間每期測驗、以優良差劣四等評判,五年後策試不過,一概遣歸。

    這個製度較之以往更為嚴謹合理,也會使學子讀書有足夠的積極性,陳紀雖然不太喜歡太學五科的分類,但對於學製卻不像那些利益攸關者一樣反對抵製,反倒是很支持。

    “臣附議。”陳紀連連頓首,說道:“策試之法,古來有之。太學定下五年學製,既使學子得以信步就學,不至倉促,也能使學子不生懈怠玩忽之心,可謂是良政。”

    皇帝看了眼趙溫,仍是和顏悅色,神清氣朗的說道:“是這個道理,來太學就是為了傳繼聖學,經世濟民,豈有終生渾噩度日,在太學混跡無事的?陳公與我所思甚是合契,也不枉我將此位虛席以待那麽久了。”

    陳紀抬起頭,剛想謙抑幾句,卻見皇帝又說道:“司空趙公曾也在太常任上,這太學也是他一力造就,今日特意留下他來,正是為了這太學一事。”

    他正在納悶,坐於對麵的趙溫卻聞聲笑說道:“自陛下創立太學新製以來,朝廷人文蔚起、諸儒並聚,可堪盛景。隻是這去年,各地薦舉學子人數寥寥,響應者少。我竊想到,這天下之大,人才之眾,豈無有心報國、沐浴教化的?這其中的緣故,一是彼等士子畏五年學製,不肯耗費光陰,於是各懷慎重觀望之心,寧肯待時以獲察舉入仕二是衡鑒有別,各地郡縣的文學曹掾,拘於學問,難以物色年幼才俊者。”

    “趙公的意思是。”陳紀有些似懂非懂,試探著說道:“是要多令地方簡拔可造之才,薦舉太學?”

    趙溫笑了笑,習慣性的往皇帝那邊看了一眼,隻見皇帝正慢條斯理的喝著茶,沒有說話表露心跡的意思,顯然是要趙溫代言了。他有些無奈,隻好繼續說道:“情勢如此,再多急詔嚴旨,恐也無濟於事。所以,我便在此前進諫陛下,不妨減少地方薦舉的名額,放寬條件,許民間有誌於學者主動投遞於太學門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