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118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09

    趙溫籲了口氣,十分幹脆的將茶碗裏的茶一飲而盡。

    他剛才與皇帝這一番默契的配合,無疑是做給現任太常陳紀看的,太學招生的方式肯定是要修改的,至於太常可以自行挑選學子、乃至於利用直屬上級的身份影響太學的規矩要不要改,就在兩可之間。

    陳紀果然猶豫了,他入朝可不是隻為了做個清貴閑職的,隻是皇帝明顯是要借助他的名望,以太常的身份來減輕太學招生的改革阻力,這一番交易到底值不值,他仍在掂量。

    皇帝一笑,淡淡地說道:“太常選拔博士子弟、郡國舉薦高材、允準自薦,這些我皆無廢除之意。不過是要將郡國所舉薦者裁定數額,最好是比照各地察舉孝廉的規矩來,至於太常無論是陳公,還是陳公以後,皆以二十人為定數。”

    這些隻是無關輕重的微末,並沒有觸及到需要改動的核心,陳紀心裏隱約有了決斷,但他仍精明的不肯主動提起,反倒將這個題目還給了皇帝:“臣謹諾,隻是照此辦理,似乎不能解決‘求學之人不加多’的疑難,是否要另尋它法?”

    說來可笑,陳紀當年做尚書的時候,麵對孝靈皇帝都未曾如此說話,如今麵對眼前這個少年,竟然放低姿態,說出這麽一番話來了。

    皇帝倒是見得多了,神情輕鬆愜意,似乎全然不曾擔心陳紀會說出什麽出人意料的話語,他的目光像是穿透了眼前的輕紗帷幕,直接望向了浩瀚的滄池,心思也隨之漫無邊際的想著。

    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西漢前期的官宦子弟、勳貴後人有其他更方便的入仕途徑,並不在乎在當時還屬於新生事物的太學。故而以郡國舉薦、自薦等方式所選拔的太學生多為平民子弟,很少有官宦背景,對底層人士來說是一個相對公平順暢的上升渠道。

    此時的太學也采取的是這些方式,若是一直保持這種相對公平,皇帝也不會多此一舉的去改動。隻是誰讓這種途徑在孝平皇帝、也就是王莽秉政的時候,便發生了變質。

    為了討好當時的知識分子與權貴官僚,王莽特意增加太學生名額,讓士人的子弟可以直接進入太學受業,開啟了貴族官僚子弟免試入太學的先例。再後來光武中興,太學的選拔方式又在繼承王莽改製的基礎上擴大,發展成了大將軍下至六百石,皆可遣子就學。

    除此之外,在野的名士也能通過評議、推薦,使他人輕易進入太學,這導致在東漢後期,太學人數多達三萬,至於學前的能力策試,也無所謂辦不辦了。

    這樣導致的惡果,一是使太學從生源到辦學,全部脫離皇權的掌握,最終引發孝桓皇帝時幾次大的‘雪潮’和‘黨錮之禍’,影響深遠孝靈皇帝重起爐灶,建立鴻都門學也是急於踢開太學,重新掌握話語權。

    另一個惡果是‘遊學’、‘名士’推薦的風氣造成太學魚龍混雜,光顧著與‘薦主’、與同學結伴搭夥,導致教育質量下降。東漢後期三萬多太學生,真正有用於朝廷的卻沒有幾個。

    “如今不是求學之人不加多,而是這太學選才的路子看似繁多,其實越走越窄、越走越偏。致使微末貧寒之民求學無途、報國無門,唯今之計,非得大刀闊斧的整改不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