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五十一章 饑時理會(1/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658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22

    “東邊遣使去賑濟,西邊遣使去賑濟,隻討得逐州幾個紫綾冊子來。  enA`”【朱子語類卷一零六】

    在曆次改製之後,執掌監察大權的禦史台已淪為少府的一個下屬機構,禦史台職權與地位的大幅縮水,再加上此起彼伏的宦官、外戚、士人爭權,吏治敗壞,也與禦史台難作為有關。而禦史台這柄利器的削弱,與其說是曆代皇帝的有意無視、倒不如說是各方忽視的結果。

    如今禦史台重新被皇帝分離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實權部門,其上又有總司禦史台、廷尉等刑獄司法等官員的刑部,顯然是要對吏治給予製度上的保障。

    待桓典走出石渠閣後不久,皇帝的草詔很快就發到了承明殿、尚書台等處,先是將秩千石的禦史中丞增為二千石,使禦史台正式分離自立,又詔使桓典選派侍禦史分赴關中各地郡縣,調查各地旱情、督促錢糧發放。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關中的氣候也愈發的炎熱,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等郡接連出現了不小的災情,時或有鄰村百姓傳來爭水械鬥的事故。穀價也每日飆升,由一開始的百十錢上漲到數千錢、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萬錢一石穀。這種穀還是那種尚未完成脫粒的,等百姓買回家脫粒去麩以後,重量還要下降。

    “現在外間的穀價一石值多少錢?”長安令王淩冒著滿頭的汗從後廂走進,隨手從一旁的婢女手中接過葛布,往額頭與兩鬢隨便擦了擦,拿在手心。

    長安北部尉秦誼在一旁從王淩手上接過葛布,躬身說道:“聽長安市長於東西市裏的算籌,城內的穀價已經是一石四千錢,京兆尹治下其餘諸縣都有五六千錢之多。”

    “稻穀尚且如此,那豆麥呢?”王淩擺手支開了婢女,單獨邀秦誼入座就談,說道:“關中推行種稻不久,墾田不足,量少價高倒也說得過去,但豆麥粟粱等物卻是百姓主食,去歲乃豐稔之年,於今若是再高,可就是有妖異了。”

    秦誼聞言,小心的覷了眼四周,輕輕地說道:“如明府所言,長安豆麥已至一石二千錢。黎庶手中沒有五銖大錢,隻好拿董卓當年鑄的小錢去換,可從官府換來的大錢又買不起足夠的糧食。那些黎庶沒有法子,不知是誰想了個主意,索性不換大錢,直接拿小錢去討買糧食,這會子東西市裏都亂成一團,長安市長幾次勸我過去安撫……”

    在漢代,類似於長安、雒陽等大城重鎮,皆設市裏以供居民商貿,以‘市長’、‘市令’治理其政。長安市長掌長安城東西諸市裏的治安、商稅及銓衡量度等事,並不同於現今的市長。其下有丞,皆為通明法的士人所補任,直接歸屬京兆尹管轄,而與長安令互不統屬。

    所以身為長安令的王淩按理是做不得聲的,但他此時卻多了句嘴:“我記得長安市丞李義,還掛著平準監的職權?有每個十日便將市裏訊息上呈平準監?”

    “唯。”秦誼點頭答道,這兩年來他跟在王淩身邊也熟悉了許多事,想事辦事的方法也比以前要老道:“長安市丞看似位居市長之下,其實直屬平準監,可隨時通達天聽,位置何其重要。京兆旱情嚴重,而郡府遲遲不許發放賑濟,致使糧價飛漲,黎庶傾盡家產買來幾鬥米,才吃幾天就沒了。京畿都是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了,這李義不可能不將此事上呈國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