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584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30

    賈詡似乎看出了麋竺眼底閃過的一絲疑慮,眼瞼低垂,心裏默默冷笑了一聲,皇帝這回要在旱災中謀算的東西,可遠不止趁勢遷民屯邊那麽簡單。

    於是兩天後,平準監統計了一份更為準確的數據以奏疏的形式呈報了上去,經過統計,初步得出長安集聚著來自三輔、弘農的流民有將近六七萬人,其餘左馮翊、右扶風、弘農等地也各有上千流民。這些流民終日無所事事,空耗糧穀,終是個不安定因素。皇帝對此事極為重視,立即在宣室召錄尚書事的三公、平尚書事的侍中等人會議,並拋出了借此移民的想法。

    “移民屯邊固然可行,但若由關中至並州諸郡,無論西河、太原,皆要途徑河東。這數萬流民過境,臣擔心河東府庫不足以支應。”馬日慢吞吞的說道。

    “河東去歲大豐,比年又有抄沒範氏等家財所得,據王邑奏陳,河東受旱並不嚴重,其糧穀之價比京兆還低。若不是黃河難渡,弘農、馮翊等地的流民早就過去乞食了。”趙溫與皇帝事先有過溝通,此時身先士卒,極力鼓吹道:“此外,朝廷可行以工代賑之法,選派官員督彼等流民修橋鋪路,分作兩路,一路由京兆往弘農、過黃河北上河東;一路由京兆往馮翊,往北直達上郡。這一路上且行且葺,既能使流民不至於每日空耗米糧,無事可做;又能使得道路橋梁得以修葺完備,為今後作軍民之用。”

    “關中道路在去年便修過一遍,如何還要再修?這不是白費氣力麽?”馬日提出質疑道。

    趙溫側過頭看向馬日,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要的就是費力氣,不然彼等流民整日吃飽了飯,一身精力無處發泄,豈不是要在遷民途中擾亂縣鄉?再說了……”他故意頓了頓,不著痕跡的看了馬日一眼:“去年左馮翊萬年縣的驛道,那叫修好了麽?”

    左馮翊的吏治問題至今仍是關西士人身上的一道傷疤,若是沒有這個事,關西士人也不會失去士孫瑞與魯旭兩個得力幹將,馬日也不至於在承明殿勢單力孤,終日受董承、趙溫等人的擠兌。

    馬日被趙溫說到痛處,心頭惱火不已,卻又不知該如何辯駁。

    侍中荀攸此時打了個圓場,抬手說道:“關中的道路粗略整修一番即可,以工代賑,主要還是以修葺並州諸郡道路為主。若是能借此建成太原、西河、定襄、雁門等郡的道路,彼此交流互通,無論是於國於民,都是一大裨益。”

    趙溫看了荀攸一眼,在袖子中攏了攏手,將話題就此揭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