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884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50

    “此話難得。”皇帝讚許的看了眼穆順,看來這半年多以來讓穆順跟著聽眾人議論政事,長了不少見識,他點頭道:“起來吧。”

    “謹諾。”穆順聽出了皇帝語氣裏的滿意,欣喜的應了一聲,低著頭站起來,跟在皇帝後麵。

    皇帝才從清涼殿來釣台沒一會,這回又打算起駕離開了。在臨去前,皇帝看著水榭廊下低垂不動的帷幕,以及池中央將要與地麵連成一體的漸台,忽然說了句什麽,聲音輕微,連近旁的穆順都險些沒聽清楚。

    “池水一少,風也跟著消停了。”

    建安元年八月十二,公卿百官奉詔祈雨禮畢,天氣不僅仍酷熱難當,反而連前些天太常陳紀祭祀華山,好不容易起的風、聚的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朝臣惶恐,不知道這一次更高規格的祈雨究竟哪裏出了差錯,就在惶然無計之時,左馮翊又發生了亂子。

    原來左馮翊經過前年的大肆整頓,水利設施十分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百姓農田勉強得到灌溉,減少了部分損失。但由於大量水源用於農桑畎畝,導致其餘地方用水不足,許多草木因為河流幹涸而枯死。散居此處的羌人部族大都是半農半牧,沒了草料與水源,為此損失了大批牛羊不說,又眼紅於左馮翊官府對漢人百姓的接濟,於是起兵造反,聚眾數千,寇擊雲陽等屬縣。

    左馮翊的羌人大都是當年朝廷征討東西羌時所收降、安置在關中內地的後裔,勢力弱小、部落貧乏、又缺乏能人組織。本來這等叛亂根本不夠此時的朝廷放在眼裏,但如今正處多事之秋,弘農等地早先也因旱蝗而發起叛亂,各地民情不安,羌人叛亂的時機又太過蹊蹺,難保不會讓人多想。

    更何況北軍長水營有不少當年從左馮翊征召來抵禦李等人的羌胡義從,非我族類,朝廷怎麽也要提防著些。

    為此,皇帝特意宣詔承明殿眾人,當即下詔,以光祿大夫皇甫嵩為車騎將軍,領北軍中候兼中壘校尉高順、步兵校尉趙雲、射聲校尉嚴顏等兵馬萬人平息羌亂。為了防止羌人叛軍從左馮翊北上逃至安定、西河等郡引發連鎖性動亂,又從涼州調來護羌校尉楊儒,領麾下兵馬五千人於安定郡設防阻擊。

    緊接著,皇帝在所有祈雨的行動都徒勞無功之後,終於下詔有所表示:“告司徒、錄尚書事日、太尉承、司空溫,及諸卿各府。朕素聞成湯遇旱,齊景逢災,並不由祈山川而致雨,皆由至誠發乎於心,乃降甘霖……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普天喪恃,幽顯同哀,神若有靈,何忍見黎庶遭難?唯當考躬責己,以待天譴。”

    不等朝臣有何表示,皇帝又極有效率,毫不見絲毫拖遝的前往未央宮前殿東廂,露坐請雨。這份詔書責己而非罪己,但態度之誠懇,一時連那些急迫催促著皇帝盡快出麵求雨的人都無話可說。

    接著,皇帝又詔令靈台令劉琬,為其擇選良日,預備大雩之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