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522更新時間:2019-10-27 02:20:54

    皇帝轉而目視著荀攸:“穀與鹽,乃生民之命,不可不慎。所以我想的是,平準均輸,就隻專管穀、鹽,其餘尋常商貨,但使平準監隨時監視即可。”

    荀攸輕輕點了點頭,其實這個做法早在均輸令麋竺聯合太倉、平準等監平抑關中物價的時候就已展現過了,此番不過是要將其製度化、常態化而已。若僅是讓平準均輸調度關鍵性商品,也就能解決以上的許多弊端與問題了。

    “除此之外,平準均輸還要因時因地,隨時調整物價,訂立物價限度。”由官府製定商品‘指導價’的概念以前從未有過,眾人一時未能理解,盡皆茫然,皇帝於是解釋道:“譬如穀價,無論是何等樣的災年,其價皆不能高出每石五千錢、同樣,無論是何等樣的豐年,其價也不能低於每石三百錢。商賈皆可在此範圍內調整售價、自行盈利,隻要凡事都有個限度,就不會鑄就大錯。”

    董承腦子還算靈光,他也很喜歡這種一句話就做出改變、控製潮流的事情,極力讚成道:“善!此法一行,天下將再無十萬、數十萬一石之糧穀!”

    於是眾人很快將製度敲定了下來,皇帝根據後世物價局的藍本進行了些許的調整,均輸監以後主要負責保持糧穀、食鹽等關鍵商品物價的宏觀調控與平衡,以及配合平準監對物價進行監督。為了方便部門之間的聯係與合作,皇帝特許大司農屬下的平準、太倉、均輸三監定期集會,監測社會經濟、隨時預警,並每個季度聯名上奏財政方麵的情況,以及提供相關建議、幫助製定與調整財政政策。

    為了更好的讓均輸監發揮效用,皇帝一次就給了均輸監八百萬錢,用以在關中、並州、益州等地調度。

    而隨著平準監逐漸轉向於市場與社會信息的統計,事務繁多,很多特殊事務就有些不方便了。而且賈詡本人也不是經濟之才,一直以來又對皇帝辦事出力不少,總讓他屈居一個六百石的平準令,並不符合皇帝用人的習慣。

    就在改革後的新‘平準均輸’推行之後,皇帝以早先關中流言紛擾,恐有人私下逆謀、挑動民亂為由,遷賈詡為直指繡衣使者,秩千石,麾下設繡衣使者、繡衣等員若幹。有捕盜、治獄等權,主要負責監察敵對勢力,活動於敵後,跟逐漸轉變職能的平準監相比,繡衣使者將更具備後世‘密探’、‘間諜’的功能。

    賈詡受命之後,當然也不負所望,在車騎將軍皇甫嵩平定左馮翊的小股羌亂之後的第二天,便捉捕了一批散布謠言的罪魁禍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