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564更新時間:2019-10-27 02:21:14

    “臣等謹諾。”眾大臣見皇帝已經先決定了下來,顯然是不願在此事上與人多做商議,遂齊聲應道。

    皇帝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如今南北軍甲胄、刀劍等兵,皆由考工監、尚方監鍛煉,我之所以未曾將其許給工部,仍分歸太仆、少府,全然是要將其單獨建製。待以後擴大規模,新增煉爐,可使其統一製式、規格,以配備郡國之兵。此外,格物院冶煉、機巧等科也要著意研製鍛鋼之法、兵器改進之法,一有成效,便可托付考工、尚方二監。武庫令司掌兵器存儲、保養、配給各軍,其主官執金吾,與太仆、少府、格物院雖互不統屬,但在此事上要多通力合作,如有兵器損壞或監守自盜者,定嚴懲不貸。”

    趙溫連連點頭,如今軍務有關的後勤、裝備等職權都已分解清楚,隻剩下最核心的尚無著落。黃琬、董承等人也都巴望著這個,想知道皇帝心中最後的決斷是什麽。

    軍權最重要的是調兵、統兵、選將。

    皇帝在剛親政的時候就重新恢複了遭受破壞的發兵製度,以符、節、羽檄、詔書四種作為發兵調兵的憑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詔書,無論是可以調動多支不同地方部隊的節,還是隻能針對性的調動一地之兵的虎符,或是約束力最低,在危急時刻征集郡國兵馬的羽檄,都需要皇帝詔書的配合才算合法。而虎符、犛節、印璽皆收存於符節台,隻有皇帝下詔才可調用。發兵製度的恢複,徹底改變了東漢中葉以來,統兵權與調兵權不分、致使地方長官掌握軍隊,尾大不掉的局麵。皇帝在懲處了不少不遵守製度的地方守令、將校之後,也由此牢牢地掌握住上至朝廷下至中央各地的兵馬調動的權力。

    ‘未賜虎符而擅發兵,是弄兵也。’隻有所有人恢複了對這項舊製的遵守與敬畏,便不會再有人能隨意調動兵馬,皇帝也可以確保自己手下不會再有兵亂等事,除非在他之後又出一個幼君,天子權威大打折扣,否則,幾乎沒有人能夠動搖‘兵權君授’的發兵製度。

    “孝明、孝章皇帝以降,天下多亂,兵事頻繁,州郡牧守往往等不及兵符詔書,便先發兵調用平叛。久而久之,州郡長官遂皆掌兵事,引為舊習,乃成今日地方割據、不服朝廷之大禍。”皇帝在趙溫、黃琬等大臣麵前也不遮掩,直白的剖析道:“初平三年的時候,朝廷才重設符節發兵之製,但考慮到關東情勢特殊,來往調令不及,故特使前將軍朱儁持節,有自行調兵、臨機決斷之權。但如今形勢已變,豫州重歸朝廷治下,兗徐之地也拜表歸順,關東唯有揚州袁術、冀州袁紹恣意妄為。我又有意明年領南北軍出征,一舉收複天下……”

    後麵說的什麽,黃琬、董承、楊琦等沒有預先得知情況、不知內情的人一時間竟顧不上繼續往下聽了,頭腦裏全部被一個領會到的意圖攪亂——皇帝要約束朱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