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為薪(1/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4598更新時間:2019-11-09 00:43:07

    “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

    未央宮,柏梁台。

    暮秋時日,淡煙疏柳,雁去淹留。漢末氣候寒冷,午間到還好些,但早晚天氣仍是溫度驟降,尤其是柏梁台這種高台之,並不十分適合現在觀景。但皇帝偏要來了興致,想登高俯瞰林苑中的大小池澤蓄水多少,可否足夠來年耕作灌溉之用。作為臣子,也勸不得皇帝這般正當的要求,隻好跟著皇帝身後,在暮風中緩行慢步。

    荀攸離皇帝最近,耐著性子壓慢腳步,與皇帝在柏梁台的欄杆邊停停走走,不時議論某處波光粼粼的池水,是通過渠道連接哪處土原。在多走了片刻,荀攸受不住寒風,暗地裏不免搓手跺足。

    皇帝順手攬過荀攸的一隻臂膀,照他手一拍,沉聲道:“荀君與我入亭中避風吧,依這時節,過幾日就要改去溫室集議了。太醫說荀君火力不盛,秋冬易生寒病,還得多穿些衣物……我回命織室令送去的棉衣棉被可都還好?不單是你,荀令也是體寒,連炭火有一絲煙氣都聞不得,總是咳嗽。這次韓遂給少府貢的數百條青炭,說是敦煌郡自西域采買得來,各長尺餘,堅硬如鐵。說是將其燒於爐中,無焰火而有灼光,每條可燒數日之久,無煙無味,熱氣逼人,人在室中不得不常著夏衫。”

    荀攸輕輕一笑,不再搓手,穩重了片刻,接口說道:“陛下恩遇如此,臣真不知該何以為報了。白疊子不過是尋常草木,陛下卻能命人將其織成衣被,雖不如蠶絲輕薄,但勝在厚實。如今三輔諸家,皆已求得製法,假以時日,黔首黎庶亦能借此過冬,不知能活多少人命。”

    “男耕女織,桑麻滿圃。”皇帝輕聲說道,這時已與荀攸走進了台修築的亭閣內,亭閣內早已被穆順催使人落下四麵簾幕,又給君臣眾人奉熱茶,燃好爐炭,其辦事細心妥帖,就連在外值守的郎衛、兵衛都有一大碗熱水下肚。亭閣分為下兩層,下層無牆,可觀四麵風景,層修有圍欄小室,方便皇帝與荀攸等幾個親信休息:“棉花此物不難種植,五口之家,隻需有農夫辟出一坡地、巧婦針穿織造,便能得獲歲末禦寒之物,這可比草絮絲麻要好多了。”

    荀攸順著皇帝的目光往欄杆外看去,天地之間被萬道霞光染得金黃,雖是秋末,卻像是豐收的景象:“今年大司農與勸農令已奉詔督勸各處郡縣守令、及其下農曹掾,使其多勸黎庶遍植,隻是今歲逢旱,成效微薄。想是明年以後,或能得見其大用。”

    “那韓遂進來的青炭呢?”皇帝似乎很是關心荀攸以及荀悅的生活起居、穿衣保暖,這讓隨行的黃門侍郎射援、法正等人很是豔羨:“據說西河郡與太原郡開采壓製的石炭也能有‘無煙有光,灼灼逼人,經時持久’之效,隻是顏色漆黑難看,鮮見有富室擺廳堂。”

    並州的範圍相當於後世的山西、陝北,盛產煤炭,古稱‘石炭’。隻惜時人不善利用,窮人家無力開挖,隻能采伐柴薪;富人家無心去做,寧肯燒炭。多少年來,也隻有並州本地的百姓善於揀選煤炭取暖,而沒有成為一個基本的產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