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2/2)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5702更新時間:2020-03-02 00:47:54

    他趁著袁紹不注意,將當初戰術失誤的責任推卸到田豐頭上,袁紹略一回想,大致還記得那年確乎是田豐極力讚成,他才兵赴上黨,結果弄得灰頭土臉。如今這次南下兗徐、與袁術會師淮海,合南北之勢、遏朝廷之兵的戰略決策也是出於田豐、沮授等人謀議,袁紹適才早已對田豐目中無人的態度不滿,如今更是被郭圖攪的心煩意亂,煩躁的壓下了火氣:“此事等幽州定下,再做議論,你不要再提了。”

    郭圖似乎沒有聽出袁紹語氣中的不耐,又添了把火:“唯唯,在下也是為明公而抱不平,想這出兵定計,當著全軍將校的麵,理當由明公發號施令。今日卻全由他一人而決,即便他說的很是在理,兵貴神速,但這也輪不到他一個僚屬越俎代庖,而且還是當著明公的麵。”

    “啪——”

    袁紹一掌拍在堅硬的桌案上,手背青筋暴起,很是惱怒的瞪視著郭圖。

    郭圖像是被嚇著了,訕訕的退下。

    幽州,易京。

    夜。

    南邊袁熙大營燈火黯淡,旗翻而不響,隱隱隻有零星的擊柝聲。

    公孫瓚靜立城角,一會看看光芒微弱的月色,一會看看對麵安靜無聲的敵營,他的眼神在幾個地方來回逡巡,看的最多的,還是易京西北的方向。

    那個方向有一片低地,每到夏天都會積水成澤,人馬不能走。但唯獨在冬春時節,此地才會變得幹冷堅硬,成為一片坦途。這個地方早已為常年在此的公孫瓚所熟知,但對麵敵營統帥才來易京一年不到,談何得知此間機密?

    所以公孫瓚在收到公孫續的來信後,立即就想到了這個地方,於是遣人回複,命其請劉虞撥給五千騎行於北隰,隻待兵至,便舉火為應。自己就率領剩下的萬餘步騎出城襲營,易京西麵是閻柔指揮的烏桓、烏丸等雜胡兵馬,軍紀敗壞,一旦遇襲,便會被驅趕逃往易京難免的袁熙、張郃大營。

    屆時饒是張郃再如何善於行軍布陣,也敵不過公孫瓚等人聯手突襲。

    公孫瓚思定謀策,越想越是得意,竟一掃往日頹廢,對身旁的關靖指點道:“袁熙小兒一死,烏桓畏我威名,又兵馬受損,必然遠遁。幽州無我敵手,我自可點齊兵馬,一鼓作氣奔赴南皮,將那些個僭稱天子的逆賊擒了,獻首朝廷——這會是我複出的第一大功,看天下人還有沒有忘記我公孫瓚。”

    關靖不像公孫瓚那麽信心滿滿,情緒易受波動,他雖對公孫瓚畫出的藍圖心向神往,但仍不免疑慮道:“這次劉公願意摒棄嫌隙,出兵相助,實在出乎預料……也不是我多想,而是劉公此人看似寬厚,實則懷恨,當年在幽州,君侯與他鬧得險些刀兵相向,如今卻……”

    “你以為他願意?”公孫瓚輕笑道:“他不來,以一己私心,棄大局於不顧,徒陷我於死地,日後如何對朝廷交代?再者說了,他有兵而不擅用,我善用而兵不足,若是二者合力,足以顛覆河北,立下殊功!這是利他利我,更利天下的好事,既能得寬厚之名,又能建平北之功,他不會這麽短見。”

    關靖細細一想,也深以為然,於是再不提及。

    他們的設想都很好,隻是他們皆未曾想到劉虞麾下並沒有信上所說的精兵三萬,更沒有想到連劉虞自己都尚且不知的尷尬處境,以及劉虞早已撤軍常山的事實。

    北邊的原野突然閃爍了幾點紅色星光,緊接著星星點點,如螢蟲飄遊、火星迸起,匯成一條火龍,蜿蜒的從遠處飛行。

    “來了!”公孫瓚低聲說道,像是擔心自己的聲音會傳下城頭,驚醒敵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