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956更新時間:2020-08-03 06:32:34

    “這、陛下雖移駕關東,然宮闕不可不守。”吳匡吞了口口水,小心措辭道:“光祿勳本有護衛宮掖之責,此番東征,雖有衛士、郎衛隨軍,但仍要留下一幹人馬戍守未央。吳匡等人雖然不肖,但也知謙讓之義,何況光祿勳指名輪值……”

    話裏話外盡在述說吳懿等人堅守職責、不爭搶功勳的忠義,又解釋了光祿勳如此安排、吳懿等人不便脫離值守的緣由。

    皇帝依稀記得吳匡不是那種說話麵麵俱到的人,聽了對方的回答,他多少有些奇怪。但這份回應卻又是他預料之中的事,皇帝沒有多做表示,隻道:“便如爾等輔兵,論述功勳,不單以是否殺敵為論。二袁滅後,宮中府中一應人等,俱有封賞。”

    吳匡唯唯應下,心中竊喜,皇帝對吳氏的印象出奇的好,這讓吳匡驚喜之餘,更堅定了打算讓吳氏自立自強的想法。

    皇帝見著吳匡走遠,忽然對邊人說道:“看來長安預防齊備,我似乎不用太過關切了。”

    “一切皆為得天助力。”荀攸立即接口道:“朝廷忠臣良將無數,譬如山水取用不竭,即便東征調發大半精銳,也足以製禦外寇。”

    “留守朝廷的那些人裏,能用的太多了。”皇帝遙望廝殺一片的軍陣,聲音平靜,他轉過,帶著荀攸、賈詡等寥寥數人登上搭好的台子上,站在這個高台上,他可以放眼眺望不遠處的戰事。

    許褚等一幹前郎與其餘臣子留在台下,不多時,步兵校尉趙雲也帶了一隊人過來守護。

    “舅父雖然不懂兵法,但勝在穩慎謙和,有他坐鎮,我不怕關中會生亂子。”皇帝看著眼前的戰事,口中卻說著千裏之外的敵:“至於進取圖勝,那就得看皇甫嵩、鍾繇他們的本事。”

    荀攸語氣從容:“所以,諸公的奏疏……”

    皇帝聚精會神的盯看著戰局,口中不假思索的反問道:“彼等又沒有將舅父抬進承明秉政,隻不過共薦舅父以衛將軍參議軍事,這算什麽違製?”

    長安那些人對於這件事的分寸拿捏得極好,既不過分觸怒皇帝,又能達到目的,議事程序正當,也拿不住明顯的尾巴。皇帝本隻想借董承一個人觀察所有人的反應,要說借此敲打,卻是還不至於。

    “事急從權,若是留守諸公什麽都不做,隻待詔書令下,那才是失職大罪。如今,臣隻見到諸公麵對局勢,不計私利的大義與擔當,”黃門侍郎來敏在一旁理所應當的為桓典等人做辯護。

    皇帝扭頭看了來敏一眼,似乎是在訝異屬於心腹近侍的黃門侍郎裏怎麽會有來敏:“你似乎有話要進陳?”

    來敏沒有捕捉到荀攸暗示的目光,自顧自的說道:“臣素聞朝中諸事,皆由司空趙公署理,太尉不過附名而已。近來又多聞其失德之舉,惹長安民怨,豈能擔當重任?而況當太尉摔印而走,怨恨形於色,如此下去,難保不會旁生枝節。故臣以為,不妨以衛將軍主持大局,其為貴戚,德齒俱尊,足可堪任……”

    他尚未說完,營前軍陣忽然傳來轟的一聲呐喊,眾人放眼望去,隻見中壘營等步卒弓兵守禦原處與敵人僵持,左右兩翼長水、羽林等騎兵則如兩把尖刀往敵軍腰腹處殺去。

    荀攸立即打斷道:“茲事體大,如今萬事皆要以‘穩’為主,太尉之事無關大局,還請陛下三思。”

    皇帝擺了擺手,似若無意的說道:“荀君多慮了,我的初衷沒有變。舅父體弱,名義上主持雍涼軍事就很好,具體用兵的事就交由皇甫嵩。至於太尉仍要秉政承明,到底也是我的丈人、舅氏,我不能厚此薄彼。”

    “何謂‘厚此薄彼’?”黃門侍郎種輯不太滿意的說道:“臣隻聽說國家無私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