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9000更新時間:2020-08-03 06:32:46

    劉曄似乎專隻為跟他透露這一件事,之後無論孫策再怎麽問,劉曄都不肯明確答複他了。孫策暗自歎息一聲,他也不是笨人,知道劉曄是特意選這件事回報他們二人之間相處過的感情,今後就再無瓜葛了。

    議事的地方是揚州刺史的官署,本來張繡、許定等將都嫌官署狹小,力請徐晃移居袁術為自己新建的府邸中辦事,結果被徐晃拒絕,理由是袁術府邸門前的那雙闕不是人臣能隨意進出的,哪怕是拆了也不行,裏麵仍有不少違製的地方。孫策曾不止一次進出過袁術的府邸,卻很少道刺史官署來,此時甫一入內,發現其中的確是屋舍狹小,遠不如袁術府邸大氣。

    官署內早已聚集了一批人,除了劉艾、張繡、李通等徐晃麾下人馬以外,另一邊還分列著遠道而來的甘寧、蔡瑁、黃祖等人。其中甘寧站在首列,見孫策昂揚而入,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徐晃叫他們聚集在一起好像隻是為了各自見個麵,絕口不提裁軍的事情,他充分肯定了甘寧等外軍千裏迢迢趕來助戰的辛苦,又讚賞了孫策立誌反正的忠心,黃祖等人也奉承徐晃用兵有方,一群人彼此說來說去,氛圍特別融洽。徐晃好似單隻為了搞好諸將關係、也是為了局勢穩定,在席上特意點道:“此間大戰已畢,諸公是撥軍回返、還是另有調令,都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是故在天子詔令到來以前,還望諸公約束部眾,不得肆擾黔首,倘有桀驁者,休怪我不講顏麵。”

    眾將轟然唱喏。

    漢建安三年十二月廿五。

    冀州,甘陵國。

    一柄長劍安靜的橫放在年輕人尊貴的膝上,即便經過洗刷,劍鞘上仍不可避免的留下了永久性的劃痕,它本是東海產出的上等鯊皮所製,綴以珍珠碧玉,暗繡龍紋,像是一條蛇的身子。充當劍格的白玉已被磕破一角,美人老去,寶劍折鋒,凡是見到這樣的場景,誰都會忍不住心生歎息。

    皇帝也不例外,他輕輕抽出一寸劍刃,劍光宛若月光秋水,從鞘中傾瀉而出,即便劍刃上有幾處缺口,也不改此劍的鋒利。他歎息道:“確實是好劍,隻惜鑄它的良匠無名,再難覓到了。”

    說著,他便將這柄傷痕累累的劍收回鞘中,隨手拋給穆順。

    “淮南大勝,二袁已平其一,青州、幽州屢有進展,不日將捷報頻傳,興複大功,將畢於一役,臣等謹為陛下賀。”侍中荀攸恭聲說道。

    “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掉以輕心。”皇帝麵無表情的說道:“至少得等鄴城、青州傳來克複的消息,我軍方可東進。尤其是鄴城,此地在我軍西麵,一旦東討南皮,鄴城將成我背後之患。這個釘子一日不除,我軍就一日不能放開手腳進攻南皮,而且渤海、青州還有不少袁紹部眾,我軍亦不便西進鄴城、更不好北上拿下安平。如今卡在甘陵這個地方,倒是動彈不得了。”

    “此戰之關鍵,首在鄴城。”荀攸輕聲說道:“而鄴城之得失,卻要放眼整個冀州,不然單憑張遼等萬餘兵馬也是巧婦難為。”

    隨著袁紹大敗奔逃,一時間劉虞高歌猛進,不費吹灰之力就在當地豪強的響應下接連收複中山、博陵、趙等郡國,就連巨鹿、安平等地長官、豪強也在殿前羽林郎魯肅的遊說下紛紛向皇帝投來請罪表。隻是冀州表麵上是基本歸附,實際在地方上仍由那些豪強故吏所把持,這個時候皇帝隻要發出一個親和的態度,冀州惶恐的人心立時就能鎮靜下去。

    “冀州士人,我已征辟不少,但多是抵觸吏治科的製度,不肯屈身奉詔。”皇帝有些不悅的說道:“吏治科自創辦至今,薦舉士人概是如此,已成定例。每年策試通過的士人,無論治民理政還是處理煩劇,都是卓有政績,遠比當初但聞賢名,便徑給一官的效用要好。如今怎的就沒有人明白這個道理?隻顧自己的體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