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492更新時間:2020-09-02 14:44:16

    “我是頭一次從臣子口中聽到說,蛾賊也有不得已而造反的良善。”皇帝在劉備跟前停了下來,剛才穆順已經暗示過他前殿的策試已畢,荀攸特意過來請示皇帝,正巧留意到了這一幕。皇帝用目光示意荀攸止步,饒有興致的低頭看著劉備的發髻:“彼等是良善,那克平禍亂的朝廷又是什麽呢?”

    “臣私下審訊過不少蛾賊……”劉備說到這裏,其實也是初入朝堂,沒有學到足夠油滑。他先是因皇帝的設問勾起了內心深處被遺忘的初衷,再是被皇帝用言語一激,加之他躋身於一眾才名遠勝於他的侍中同僚之間,迫切的需要向皇帝證明。於是種種因素之下,劉備倒也不顧忌在這種私下君臣詔對的場合,說些有悖於常理的話。

    “彼等昔年也是家有薄田,隻要是豐年,便能勉強度日。奈何天災不斷,田地歉收而賦稅愈多,勞役頻繁,更是苦不堪言……何況還有豪強恣意,殘害鄉裏。臣知此言狂悖,但今陛下問起,臣也不得不答,天災、郡縣官府、當地豪強,重重割剝,不得為生。此皆百姓之所憂,也是百姓之何所憂。”劉備的眼中似乎又看見了當日親審的幾名蛾賊,他們談起朝廷時便咬牙切齒,談起所謂的大賢良師時則是狂熱不已,因為是朝廷把他們逼上絕路,是張角給他們指引了新的未來。

    這種政治不正確的話以劉備的身份與立場自然是決不能說的,他在事後找話補救道:“但反賊就是反賊,一朝作亂,便是自絕於天地。朝廷倘若不及時止亂,屆時隻會死更多的無辜良善,是故蛾賊必剿,臣也不敢輕言妄語,詆毀盧公、皇甫公等人的赫赫之功。”

    “你話倒是說的明白。”皇帝輕聲一笑,從劉備跟前走開了,伸手示意荀攸進來:“凡事都要知其根源,譬如良醫,隻有對症才好下藥。知道那些人為何要造反,就事先鏟除逼他們造反的禍根,天下就可大治了。玄德,你既然想到了這一層,可見你不是那等顢頇庸碌之輩,也該知道如何解民憂、與民樂了。”

    待皇帝離開原地,劉備這才微微抬起身子,眼角餘光立時看見了向他走來的荀攸,很自然的說道:“愚臣淺見,當下仍是要重視農桑,使百姓足衣足食,然後方能教化大行。”

    “僅是這樣就可以了麽?”皇帝腳步一頓,他回過頭來,正好看見了荀攸:“荀君,這個事,我等還要尋個時間談談。”

    荀攸越過劉備,走到他前一個身位方才在聽到皇帝的問話時恰好停步:“地方豪強跋扈,殘害百姓,為法不容,朝廷是要做長遠之計。”

    “那就今天下午吧,明日就是正旦大朝,諸多事務關係朝廷未來數年的大政舉措,都要早些定下來。”這種長期性的方針政策是皇帝從今年開始提出來的,以前因為天下尚未統一、還處於戰時狀態,許多資源都是向軍事傾斜。

    如今休養生息已經是社會趨勢和大部分人的呼聲,朝廷自然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恢複生產上來。長期性的政策有著不可更改的性質,雖然是第一次經皇帝提出,但稍有政治素養的人都知道製定這種政策是何等重要。

    所以幾乎細化到每一條承明殿都有人錙銖必較,吵吵嚷嚷一個多月,仍舊沒能最終定稿。

    皇帝想在明天正旦大朝的時候,讓人宣讀朝廷未來數年的計劃,命公卿各署、地方郡縣以此為範本進行參照施政,年底納入吏部的考績。這樣就能加大中央權威,免得讓自主權極大的郡縣長官們各行其是、最後成為一盤散沙。

    主要的思路都是皇帝獨裁拍板定下的,隻剩下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皇帝不想抓得那麽緊,便由著眾人爭搶。如今已經到最後一天了,荀攸心裏想著,今日下午就要把一些事項加進去。

    如果真按皇帝所言,這種計劃性、長期性政策一旦製定就將持續推進,不中途更改、半途而廢,有些事項就必須要爭取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