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560更新時間:2020-09-02 14:44:16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楊琦哼了一聲,態度還是沒有轉變:“彼等小吏初行兢兢,待日後鬆懈了,其法又會敗壞。”

    他說話從來都是這般不留情麵,天下的確沒有長久有效的製度,這一點皇帝也承認,但若是因為見到了他的負麵,就全盤拋棄,未免有些因噎廢食。

    “是故吏治一日不可忘。”皇帝重新坐回席榻上,撿起桌案上的詔書複又看了看,道:“酒榷之法可不同鹽鐵,未來數年內,將由朝廷專營。數年之後,民力恢複,可從容開禁,由官府賣酒曲、憑證,供民間私營。但酒榷仍不可廢,隻是允許民間經營而已。”

    酒榷跟鹽鐵不一樣,其不關乎國計民生,倘若始終一家獨大,必然會滋生**等各種問題,隻有引入市場競爭,國營的酒才有競爭力。

    楊琦聽到了這裏,也就沒有了話講。

    興辦地方學校、恢複酒榷等一係列製度都是大方向上的某一個方麵。皇帝與眾人就著關鍵的、有爭議的領域進行磋商,經過不同程度的妥協,最後一一達成共識。

    然而這些討論的東西並不會一字一句的寫在關乎國是的詔書上,詔書的內容都是總體概括,並沒有具體性的提出朝廷要進行某項政策。有心人隻能從哪些看似說了什麽、其實什麽也沒說的官方用語中不斷的琢磨,才能尋找到通向權力與財富晉升的道路。

    詔書的內容總體看下來,皇帝沒有發現多少可以修改的地方。其上對未來數年的計劃簡單的描述為:‘重農桑,興學校,築堤防,尚節儉。考察官吏,革除弊政……罷天下諸郡縣不急務。’

    這短短十數字便道盡了未來數年朝廷將要進行的重點,從而可以延伸出許多各方麵,比如在各地建立學校,為寒微之家提供晉升之階,打通上下階層的流通渠道。比如將鹽鐵專營推行全國,在冀州、揚州、益州、交州等重點產鹽產鐵的地方設立官署。

    “罷天下諸郡縣不急務?”皇帝從中點出了一句話,不甚讚同的說道:“何為急務,何為不急務?全憑彼等一言而定麽?”

    詔書隻有那麽長,總不能將急務一齊羅列在上,隻能稍作簡略,聽人自決。

    黃琬想了想,說:“如今形勢,自然農桑、興學、以及另有詔命特辦是急務,其餘乃一時不急之務,能暫緩便暫緩擱置。”

    皇帝‘嗯’了一聲,不置可否,這句話其實是對‘休養生息’、‘天下少事’作最終定論。皇帝一時不好添改,隻得默許了這自由度極大的一句話,末了,他又說道:“這個‘罷’字不好,太武斷,得換個字。”

    “不如換成‘省’字?”吳碩插話道。

    ‘省’字有減免、簡略的意思,程度比‘罷’字要輕許多,自然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詔令如律令,一經發出,便為諸署行事典範。是故字斟句酌,不可輕忽怠慢。”皇帝若有所思的看了吳碩一眼,簡單說道:“中台秉筆執政,於此細微之處,要多留些心。”

    “臣謹諾。”吳碩高興的拜倒。

    “大體就依這上麵的話,讓尚書台再潤色,明日大朝再作宣讀。”皇帝拿起筆在詔書上的部分需要修改的地方一一圈好、批示,便命人拿去交給吳碩。

    董承看著像是得到賞賜的吳碩,心頭突然有些不是滋味。其實這在許久之前他就感受到吳碩對他的態度有了細微的變化,比如有時招手下在他府中議事,吳碩常借故不至;或者是在承明殿議政時,對方常迎合上意、或是提出別的與自己不同的建言……

    這些行徑流露於平常的小事中,董承起初不甚在意,如今細數起來,背後不禁起了一身冷汗。

    “你如今究竟是想做什麽?”事後,董承在承明殿外的值廬攔住了吳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