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1/4)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9274更新時間:2020-09-02 14:44:19

    “論治則曰立誌,論事則曰從權。”【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朝廷有太醫署、太醫院兩個衙署,前者是以醫為主,診治皇帝以及公卿大臣,後者則是以分科教習醫學生、診治三輔士民為主。

    太醫令脂習出身京兆大族,無論醫術還是經術都有很高的造詣,為人慷慨大度,深得士人尊重,但也僅僅是尊重。可若是有什麽疑難雜症、或是問朝廷哪位太醫醫術最高明,人們都不會第一個將脂習考慮在內,而是會在華佗與張機二人之間猶豫不決。

    華佗既善於外科,也善於湯藥,張機著重於研究醫理,熟悉風寒痹症,診治脈案。他們二人在醫術上不相伯仲,但論及為人處世,卻並不相同。華佗或多或少有一顆功利之心,常常為達官貴人診病,而張機卻喜歡走訪民間,不辭辛勞的為百姓診治。

    當然,世人皆為名利庸庸碌碌,在皇帝看來二者的人品都沒有什麽好褒貶的,華佗也不是不為黎庶治病、張機也不是不登朱門,隻是各自的偏好不一樣罷了。

    所以在麵對誰主動請命南下交州、診治軍士的問題,二者各自給了不一樣的答案。

    華佗凝眉沉吟許久,最終仿佛是下定了決心,沉聲答道:“臣以為,軍士疾疫俱是同樣的症候,隻要遠離卑濕之地,用一味藥多加診治,痊愈倒是不難。眼下難的便是南方瘴癘,該處卑濕多蚊蟲,朝暮之時、山間彌漫妖霧,蔽人耳目,害人肺腑……朝廷要想大治南方,必得先治此瘴癘方可。”

    “從長遠計,確是如此。”皇帝漫不經心的撥弄著案頭的醫書,那是他剛才讓穆順從一邊的箱篋裏隨意翻檢出來的,他點頭說道:“我記得太史公說‘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不待賈而足……無饑饉之患’,隻惜瘴癘橫行,北來流民難以為生,多少良田藏於湖澤。倘若能解決此道,興治南方,豈不比辟土千裏要強?”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南方瘴癘多種多樣,要想研製藥方,不但要冒著生命危險,還要花費許多年的時間。華佗心裏想著,自己對風寒等疫症並不擅長,若真去了交州,未必能在短期內攻成歸來……

    “愚臣淺見。”華佗斟酌著說道:“不妨征召南方巫、醫,采集眾方,讓太醫院先有個了解,然後再組織南下。不然,太醫署諸醫及太醫院諸生皆不熟瘴癘,貿然南行,雖不說無濟於事,但也難成大用。”

    “先采集病症、偏方,征調良醫共商疾症,的確不失為一個穩妥的辦法。”皇帝輕聲說道,從而轉頭看向張機:“張君以為呢?”

    張機年歲與華佗相仿,但更為仙風道骨、出塵絕世。皇帝有時候以為,像對方這樣氣質的人,不適合做官,反倒適合入山修道。隻聽張機捋著胡須,緩緩說道:“臣以為,華公所言的確妥善,隻是凡事必要‘親以身踐’,長安遠離江南,中原醫者不識瘴癘,談何究其病理?是以與其征辟良醫入朝,倒不如從選拔良醫南下,就在當地探尋究竟。”

    “這麽說,張君是想毛遂自薦了?”皇帝笑著說道。

    楊琦在一旁插話說道:“張院副是荊州人,熟知南方水土人情,想必也曾遇到過瘴癘。若說南下診視疾疫,確實是合適的人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