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448更新時間:2020-09-02 15:07:29

    “陛下睿鑒。”趙溫擔心王絳一人難以應承,主動出聲答應道:“可即命尚書台擬詔,命天下各郡國詳細案核戶籍,清點民戶,以供官府所需。”

    隻有詳細查清人口總數、分布、性別與年齡結構,朝廷不僅能精確的征收賦稅、組織徭役,更能根據這一信息針對性施策。田畝的數量目前觸動的太多,不好徹底清查,可民戶關乎財政、經濟,皇帝再如何也要將其查個清楚明白。

    “年末時要責令吏部,將此納入考績,倘若郡守縣令案核不實,皆以瀆職懈怠交付廷尉論處!”皇帝厲聲道,他知道如果不施加壓力那些官僚定會糊弄應付。

    “陛下,這未免……”楊琦眉頭一皺,似乎有話要說。

    董承在一旁不陰不陽的說道:“楊公,先前還算是有理可說,如今彼等食君之祿,自然要忠君之事,清查戶口,有利於國,地方郡縣守令必當奉行,辦不好,就得依法論處……這可沒什麽好為其開脫的。”

    楊琦愣了一愣,將要說的話一時咽了下去。

    其實董承大可以等楊琦把話說完然後再作定論,如今楊琦尚未說話,誰又知道對方是想為郡縣長官伸張治吏之難、為官不易呢?

    “臣以為,清查戶數,可分為民戶、屯戶、軍戶三者。”趙溫徑直略過了董承對楊琦的譏諷,穩重的說道:“分別由少府、大司農、太尉案核清算,最後將三分籍冊匯之於司徒,形成總籍,今後以為定例。”

    “按以前的製度,每帝崩,輒清查天下戶口及墾田之數,以見其增減之差。然其間隔或長或短,不足以為朝廷定是施策。”皇帝如今也是熟知朝政典章製度了,隻有熟知這些弊政的底細,他才不會輕易被人糊弄。

    人口與田畝清查自光武皇帝以降,每代皇帝都清查過一次,雖然保證了籍冊的實時更新、穩定稅源。但這樣的規矩有極大的漏洞,比如皇帝一生隻能在新君即位的時候查一次,這中間十幾年的人口增減、賦稅征收、政策製定,朝廷難道還要拿十幾年前清查的人口數據當參考麽?

    而且東漢一代繼位的新君大多幼弱、或是旁宗繼位。天子沒有權威,朝政操於外戚之手,每年的核查人口,無非是走走形式,到了五千萬的頂峰後,每年的數字就再也沒有較大的波動。這對於沒有遭受大災大難的東漢中期來說,這個數據值得是存疑的尤其是在孝桓皇帝親政後,原本在衝、質兩個幼帝時期持續下降的人口,在清查過後居然突增近千萬。

    皇帝隨口廢掉了這個存在缺陷的人口普查製度,另行規定道:“今年是戊寅年,以後每逢‘寅、申’兩個年份,皆詔命地方清查戶口,更新籍冊。”

    將一代皇帝清查一次,改為每隔六年清查一次,不僅增加了清查的頻率,而且能使後來的皇帝在權威樹立的情況下主導某次清查,不至於因幼弱新立而受到蒙蔽。

    “朝廷才詔告天下,今後少事,欲令百姓休息。”楊琦覺得這樣的頻率太高,會形成官吏頻繁擾民不止的現象,違背朝廷與民休息的初衷,他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同時也知道這件事不可更改,便建議延長清查的時限:“還請陛下睿鑒。”

    “六年休息聚力,之後天下就未必少事了。”皇帝語氣平淡的說道。

    誠然,休養生息、天下少事,是皇帝根據當前的局勢,與大臣們一致妥協的結果。但這並不代表要一直休養無事下去,在皇帝眼中,隨著國力、經濟的恢複,或許還不需要六年。

    楊琦語塞,轉眼瞧見黃琬望過來的深深目光,一時無奈,在心裏歎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