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2/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618更新時間:2020-09-08 01:42:16

    荀彧想攜對方一同前去見荀悅,心裏打算的不單是想了解此次遊上林的背後是否別有內情,更想打探一下自己的這個堂兄心裏的真實想法。

    “侍中崔公大病一場,正在家休養,其手下《皇覽》的編撰大功未遂,所以臨時交給了荀伯。現在荀伯手上已有自己的《申鑒》未成,還要參與《東觀漢記》的追記編集,如今又接了《皇覽》的集編……還是不要去叨擾他了。”荀攸是個心裏有主意的,知道皇帝給荀悅安排了這麽多事務,從中窺見皇帝對荀悅的任用並沒有往政務方向走,而是專攻文史。加之荀悅自己也樂在其中,荀攸等人恐怕是再有什麽想法,也難以說服對方。

    “其實你我之間,彼此都想到了同一處,堂兄又如何不是如此呢?”荀彧低歎一聲:“中台諸尚書如吏部、度支部、兵部等等,職權皆由國家親自定下,諸尚書也由其一手簡拔。如若因吳碩這般鼠輩,而削奪尚書權,未免太過不值,也會擾亂國家心中的設計。依我之見,尚書台如今應當削奪的不是‘職’,而是‘權’……”

    “以往尚書無職事,故能奉天子之命草擬詔令,如今諸尚書已與九卿一般無二,再使其手握政令之餘,又得以擬寫詔令,不僅於製違和,就連國家,心裏也不想見中台如此權重。”荀攸揣摩著皇帝的心理,吳碩隻是個無足輕重、又處處是把柄的小角色,皇帝真要動他,誰也不會出手作保。如今這樣做,並非是針對吳碩,而是想將草擬詔書的權力收回去,並交給……另一個人。

    尚書台之所以權傾天下,為朝廷中樞,不單是因為其地處宮內,靠近皇帝、又不斷侵奪公卿職權,更是因為它掌握著詔書發行的權力。自從建立尚書台以來的曆次政變,無不是圍繞著尚書台而進行的鬥爭,誰掌握了尚書台,誰就能代表最高權力發號施令。而一旦尚書台沒了草擬詔書的權力,就勢必會淪為與九卿等同,尚書令也不再那麽清貴了。

    “誒。”荀彧幽幽歎了口氣,甚為可惜的說道:“當初國家以銘《平羌碑》為由,簡拔了不少文學之士,彼等又都在秘書監,這今後……誒!”他早已想到了這件事,如果皇帝要另設一個專門草擬詔書的部門以代替尚書台,用善屬文、不善議政的文士,那麽秘書監便是近水樓台,而作為秘書令的荀悅,又何嚐沒有機會呢?隻可惜荀悅似乎意不在此,不欲出頭與賈詡爭鋒。

    “著書立說,本是一條穩慎為宦的法子,荀伯打算借此慢慢養望,也算是為我荀氏助長聲勢。”荀攸淡淡說道。

    一個士族不但要有人在朝中出仕高官,更要有足夠分量的大儒名士提高聲望,荀氏以前已有荀爽等一眾高士,若荀悅通過為朝廷編撰文史,足可稱為大儒。這是關乎於荀氏百年的大計,荀彧想到這裏,忽然抬眼看向荀攸,緩緩說道:“自從入長安以來,雖漸次熟悉了不少朝中政事、人事,但對於公達你,我卻沒能與之做一次深談。”

    荀攸剛要拿至嘴邊的茶碗立時頓了頓,他不急飲茶,將其放回在桌案上,略一挑眉,問道:“是關乎於朝廷今後大政?”

    “都說國家有效光武之心,如今清查戶口、奴婢,他日度田,也不在話下。”荀彧輕籲出一口氣:“然則觀其重開鹽鐵專營,整肅吏治,用人選官不純任士人,可見若是以光武皇帝相比,恐有不足……公達,國家的心思,你比我更要清楚,他日若真度田量民,到了我家,則該如何?如今楊氏、黃氏,已經有些非議了,不少人在盯看著我們,此時一舉一動,你我都得同出一心才是。”

    “叔父。”荀攸凝神想了片刻,忽然說道:“敢問叔父自比黃公、楊公等人如何?”

    “論及名望,我自然不如。”荀彧目光一閃,避重就輕的說道。

    “那潁川荀氏與弘農楊氏、江夏黃氏,又如何?”荀攸追問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