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2/4)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846更新時間:2020-09-17 00:12:13

    不多時,長安便有一道軍報轉呈過來,皇帝正好借故離開,與扈從的賈詡商量道:“這是徐晃的奏疏,言說張繡在江東討伐賊寇,斬獲不小,可對陣山越時,卻總是難收其效。一則是張繡麾下兵少,二則是彼等山越隱匿山林,民風剽悍,難以製之。徐晃打算將麾下兵馬移駐江東,整兵三萬征討山越,這是其中詳細部屬,賈公看了,可還有什麽高見?”

    山越是越人的後裔,散布在江東諸郡的丘陵山區,他們依阻山險,不納賦稅,抗拒官府,甚至還能自造甲兵。在混亂時期,大部分漢人也紛紛逃至山林與之混居,久而久之,山越也被稱為山民、山賊,不純粹是異族勢力。隨著朝廷的統治秩序開始在江東逐漸恢複,官府重新編戶齊民,征收賦稅,與境內這一支不服從管束、又擁有一定兵權財權的勢力自然容易起衝突。

    在孫策反正,領兵北渡以後,江東沒了軍事上的強人壓製,各處山越、賊寇極度活躍,稱豪一方。緊接著在張繡奉詔渡江以後,張繡用兵常帶著一股西涼人獨有的莽氣,很快接手了孫策離去後的爛攤子,一戰殺死了丹陽山賊大帥祖郎,將賊寇的氣焰立即打壓了下去,同時也間接地使孫策想趁江東有亂、自己可以趁機回去的想法落空。

    隻是張繡用兵雖然迅猛披靡,但到底兵少,對付尋常賊寇尚可,但對上盤桓山林的山越,卻像是狼遇上刺蝟一般難以下口。

    徐晃在奏疏中提出的計策很簡單,他基於當前朝廷的實力尚未恢複,不宜再掀大戰,所以想派兵馬分別把手出山的各類要隘路口,不需山越下山與民貿易。山越雖然在山林可以進行耕織、冶煉,但類似於鹽這樣的必需品卻是山裏沒有的。徐晃想先對丹陽山越進行圍困、封鎖,修繕藩籬,不與交鋒,待其穀物將熟,縱兵芟刈,如此用不了多久,山越疲敝,便可一舉攻破。

    “鎮南將軍此策,無需一兵一卒之費,斷敵所需,可斬獲全功。東南有此良將,何愁群豪不平?”賈詡先是誇讚道,然後在徐晃提出建議的基礎上,簡單說出自己的看法:“山越分布於荊、揚,其中荊南等郡山越勢力微弱,尚不足為懼,廬江等地山越近年已為鎮南將軍親自討平,安置其民數萬,淮南當是無憂。如今其焰最熾者,以丹陽、會稽、豫章三郡為盛,此三郡中,又以丹陽民風最為剽悍,有宣城、涇、陵陽、春穀諸賊,朝廷要立足江東,需先定丹陽。”

    江東的山越局勢其實就數丹陽郡最不安穩,像是豫章、會稽等郡的山越賊寇,充其量是臨險而守,拒絕接受官府調遣,卻不敢與朝廷直接對抗。而丹陽山越往往與各地的宗部串聯勾結,自稱將軍,起兵攻打諸縣,成為江東極不穩定的因素。

    “丹陽郡山越賊人眾多,不下十餘萬人,鎮南將軍為穩妥計,審慎用兵,圍而困之,然後再攻之策,甚為可行。”賈詡撚須說道:“至於會稽、豫章等郡,彼等山越勢力分散,在大軍鎮守丹陽之餘,不妨遣一二勁旅,與當地郡兵一同進剿,這也是斬丹陽山越之外援,削其枝幹之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