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三章 終不為用(2/4)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628更新時間:2020-11-23 00:39:18

    “你有何策隻管說來,我自能讓杜騭去做,事後絕不會與你沾上關係。”胡邈心知左靈的謹慎,擺了擺手說道。

    左靈這才輕鬆笑道:“其實,隻需要從《氏族論》上入手。”

    衛覬為董承提出的建議就是既然皇帝已經下了詔令,不鼓勵流亡在外的人返回原籍,而那些落魄的士大夫即便回去了也很難保證能恢複從前的勢力。所以隻要確保了彼等士大夫的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那麽經濟上的問題以及籍貫留在何處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氏族論》就是基於當時破產的士大夫流落在外、迫切需要穩定士大夫社會地位的一種產物,作品主旨是為了原本世係,將豪強士族與黎庶黔首劃分界限。此論一出,便即刻風靡關東,連帶著這份著述的作者的名望也是無以複加,開春以來,上疏薦舉其人為官的奏疏不勝枚舉。

    隻要董承願意接受衛覬的建議,支持《氏族論》,公開承認他們的社會地位並允許他們能在僑居之地紮根,享受與本地豪強同等的政治權利與社會地位。彼等自然會對董承感恩戴德,更會感激背後獻策的衛覬。對於這樣的勢頭,左靈直接點出了其中的致命關鍵,那就是《氏族論》的作者。

    “管寧?”胡邈輕聲念起這個名字,如不是左靈提醒,就連他都不知道寫這個論述的人是北海管寧。其人早年避難遼東,深得公孫度禮遇,後來朝廷收複幽州,逼迫公孫度不得阻礙避難名士返鄉,隨後又用公車征辟了管寧、王烈等一眾名士,而在公車入長安的途中卻發生了一件奇事,讓董承引以為大辱:“可是那個聽說董公為太尉,故半途下車,言語多譏諷的管幼安?”

    “正是此人。”左靈剛一說完,便引起了胡邈一陣唏噓,他接著道:“當初此人公然宣稱董公身居三公,乃德不配位,恥為其下。致使董公顏麵盡失,為天下人議論,最後不得已辭卻太尉,轉拜驃騎將軍至今……府君。”左靈湊近了些,看著胡邈麵龐已是狂喜一片:“衛覬豈會不知《氏族論》背後是誰人所作?也就是董公不喜讀書,從而為人所期滿,倘若董公知道他要倡議、支持的是管寧的著述,而以清高自許的管寧又知道董公推行其論……”

    管寧清高,又瞧不起董承的粗鄙,即便創作《氏族論》的初衷卻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他也絕不會讓自己看不起的人拿來做政治工具。到時候與事後知情的董承兩人對在一起,即便是衛覬再多才智也安撫不能。

    “你不說我還險些忘了這個老貨!”果不其然,董承聽聞後在府邸內大發雷霆,幾乎是指著杜騭的鼻子說道:“去把衛覬叫來!我要問問他是何居心!”

    衛覬匆匆忙忙的過來後,急忙辯解道:“屬下隻是以此論為例,並非要倡行其論,隻要地方郡縣能在選舉之時多給照顧,認其門第……”

    “你再如何也繞不開他的那一套說辭!”董承對此罕見的清醒,同樣都是為了確保流亡士大夫的社會地位,自己無論怎麽做都逃不過管寧的理論依據,這讓董承無法接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