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四章 往結和親(3/3)

作者:武陵年少時字數:8590更新時間:2022-04-01 00:35:19

    甄宓微黯的麵色忽然消散,笑著答應了,又說:“陛下既然來了,不去見一見大公主?”

    皇帝正要再說,卻見一個七歲大的孩子蹦著跳著進來了,一進門就規規矩矩的行禮叫人:“兒臣叩見父皇!”

    這是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建安七年出生,比太子小一歲,在他出生的時候皇帝正好夢見登山見日出,便給他起名劉昇。劉昇聰明和善,沉靜好學,加之他出生時皇帝有這樣的奇夢,朝野士民多為稱奇。

    皇帝攤開雙手,將嘻嘻笑著的孩子抱了起來:“今天的書學完了?”

    “回父皇,今天練了大字與小字,是梁待詔與邯鄲待詔教的。”劉昇掙紮的從皇帝懷抱裏下來,規矩的給母妃甄宓行了禮,再道:“練的字是宋博士從《孝經》上教的句子‘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除了太子有專門的保傅教導以外,皇帝對其他兒子們的教育也沒有放鬆,選擇了金馬門待詔梁鵠、邯鄲淳教習書法,太學明經博士宋忠、明法博士伊籍教習經書與律法。由於皇子們是在一起上課,師傅們也沒有荀悅、賈詡對太子那樣的嚴格,大都是例行公事,能學到多少全靠皇子個人,其中以劉昇的學業最好,經常得到謝該等人的誇讚。

    “學到《聖治章》了?不錯。”皇帝有意考校一下他:“這句話你是怎麽想的?”

    劉昇認真想了想,說:“這句話是說天地萬物,以人為貴,而人的行為,沒有比孝還要大的。但兒臣以為,除了‘孝’以外,還要有‘忠’,臣子視君如父,則事以忠孝。本朝以孝治天下,子以孝侍父母,臣以孝事君上,凡事以忠孝為先,則天下自無不德之人,聖人的教化也就達到了。”

    “不錯。”皇帝撫摸其首,欣賞的追問道:“聖人的教化,隻憑以‘忠孝’為貴便可實現麽?”

    甄宓打消了中途去喚劉濡、劉渝兩個公主過來的念頭,有些緊張的看著皇帝與劉昇一問一答。

    “當然不夠。”劉昇說道,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背後的意義:“管子曾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如果黎庶衣食不足,又怎麽能苛求他們守禮節呢?”

    “你是何時讀了《管子》?”皇帝詫異道,他記得宋忠隻會五經,不會這些。

    “上個月隨父皇去石渠閣,兒臣偶然見到,便正好翻到了這一句。”劉昇仰頭說道,眼裏滿是亮晶晶的光。

    “原來如此。”皇帝哈哈笑道,心裏很是滿意,嘴上隨口說:“但你要知道,世上還是有不少貧而樂道的君子的。”

    “兒臣知道,是顏回。”劉昇反應很快,立即說道:“孔子曾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但顏回隻有一個,很少有人能像他。”

    “為何?”皇帝慢慢收起了笑,拿著玉葫蘆在掌心一下下的拍著。

    這回劉昇思考了很久,他從一開始並沒有想的太深,此時過了一會才嘟囔道:“如果尋常人這麽容易就能做到‘不改其樂’,那仁義教化也就不會那麽難了。”

    “大道廢,有仁義。”皇帝輕聲說道,看到站在門邊的穆順,知道承明殿那邊要有事做了,於是中止了話頭,將手中的玉葫蘆賜給了劉昇。

    甄宓在皇帝走後,一把抱住尚在懵懂的劉昇,他不知道母親為何突然這樣興奮,就像是從未奢求能得到父皇特別賞賜貼身之物的他,僅憑幾句話就拿到了玉葫蘆那樣高興。

    心底仿佛有什麽東西被打開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