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四章 唯有受之(2/2)

作者:勝郭字數:4894更新時間:2019-07-03 17:42:32

    也就是,其實他們繳納稅務,大多都給了那些真正的官員,還有便是利潤都落在了官員手中,稅務其實並沒有多少落在國家口袋之內。

    這也是為什麽,商業一直都在緩慢發展的原因所在。

    之所以如此,若是論及起源,怕是少不得商君(商鞅)的一番變法之事,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整個華夏開始了兩千年的抑商尊農行徑。

    主要的原因呢,其實還有那麽幾條。

    一是商聖範蠡太牛叉了,二是田氏代齊的典故,令所有人都為之惡寒,生怕再度出現。

    大器出,器入,收民心,哪怕是造反,匡扶一個傀儡起來,那些人居然也都沒有了反應,這在封建時代真心是令人瞪大雙眼的。

    要知道,家國者,君也。

    然而本來應該是薑齊的齊國,卻因為有了田氏的出現,導致自己的國家都丟了,其他人豈能不為之提防?

    秦律便規定了很多對於商業的限製,比如肯定不能出現大器出,器入這樣的事情,哪怕是要救助百姓,也要將金銀交給國家,令他們來鎮撫災情,商人再有錢,也隻能是買點米粥,施舍給災民,這已經算是極限了,誰敢做的多了,上麵絕對會派人過來一腳踹死。

    民心,豈是商人可收之?

    施粥則是不同,因這隻是善心發作而已,官員甚至還會為這樣的事情而宣傳,比如一句民風良善是肯定可以在上官嘴裏出的。

    漢承襲秦製,大多都和其關係極大,也正因此,對於商業一直是抑製的,外加大多數的稅務或者利潤,都落在了地方官員手中,也自然讓朝廷見不到太多的利潤,因此他們隻覺得這是微末道。

    但是,真要是計算起來,其時現在的商業已經算是很發達了,真要是論及起來,將那些稅收個兩三年,哪怕是再來一次兩三年的全國性大災,大漢也能應對之。

    可是官員會放棄手中的利潤嗎?他們不會,他們隻是覺得,這是自己應得的,做官不外乎為名利二字也,尤其是此時,對於貪汙都尚且算是極為模棱兩可的時代裏,地方官員把持一些商業,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也是因此,商業不能徹底的發展起來,然後有些比較偏遠,或者沒有什麽特產,沒有多少商品的所在地,官員就隻能極力的壓榨百姓,用以填補自己在任上的一種口碑。

    別人交那麽多的稅務,他們不會去想,當地有著鹽鐵之類的走私,因此造成了極多的商者來往之,而後帶動一地之經濟,他們所想的便是,其他人能夠繳那麽多稅,那他自然也就能繳,不能,那就是對百姓太好了。

    也幸虧,老劉家對於下麵的百姓確實很好,三十稅一,六十,甚至不收都有,也是因此,才在這種整個時代都扭曲的情況下,依舊沒有多少人鬧事。

    但終歸也是有的,不過以前都是節,黃巾則是最大的一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