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二十七回 州胡遺族(1/4)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9746更新時間:2019-12-30 16:32:29

    光熙元年,正月二十一,酉時,晴,馬韓福津城。

    

    話西漢初年,燕王盧挽反叛把兄弟劉邦,事敗被殺,其部將衛滿率眾遠遁,殺入朝鮮半島,直至全取大同江流域,自立為王,建立衛氏朝鮮。後衛氏朝鮮被漢武帝所滅,其國境連同遼東半島部分塞外區域,被劃為了史稱的“漢四郡”。而漢四郡演變至西晉,在半島地區則體現為樂浪、帶方二郡,依舊占據著後世平壤在內的大同江流域。

    

    花開兩隻,隨著衛滿南下建立衛氏朝鮮,由殷商遺民所建的箕氏古朝鮮就此大舉遷移,從大同江流域避禍南下,在半島南部結合原始土著形成了馬韓、弁韓、誠韓這三韓。其中,主導誠韓的是半島古誠國的遺民,主導弁韓的是中原避難的東遷秦人,而最強的馬韓則是箕氏正統的繼承者。

    

    作為箕氏朝鮮的正統繼承者,馬韓實力本為三韓之首,但是,自從百多年前百濟占據當時的馬韓都城目支國,進而掌控漢江流域,原本擁有五十四個方國(聚落城邦)的馬韓聯盟便在百濟的不斷蠶食下勢力逐步難縮,而今到了西晉末年,馬韓已經僅餘不足二十方國,龜縮於半島西南角,靠著與樂浪帶方的晉朝勢力一同壓製百濟,這才得以苟延殘喘。

    

    附帶幾句介紹,正史中,隨著晉朝北方逐步淪陷,公元313年,再無後援的樂浪帶方漢人,終是難抗百濟與高句麗的南北夾擊,軍民大幅遷往遼東,自此,漢民族正式的,永久的,遺憾的退出了朝鮮半島,堪為漢家之傷。即便唐朝後來殺入朝鮮,一度建立了都督府,但那僅是沒了漢民基礎的羈縻統治,難撼結局。

    

    同樣話表兩頭,正史中,伴著漢家勢力撤離朝鮮半島,樂浪帶方被高句麗與百濟瓜分,再無漢家“遠交”支持的馬韓,也在四世紀初被百濟“近攻”吞並。三韓剩餘的誠韓與弁韓則合並為新羅,與百濟和高句麗三者,也就玩起了令漢家聽得牙磣的所謂朝鮮“三國時代”。

    

    書歸歪傳,當紀某人率領血旗軍占據樂島之際,馬韓人早被百濟人趕到了蟾津江以南,其當代國王(稱韓王)的都城則已遷至了福津城。福津城位於朝鮮半島西南的湖北平原,那裏物產豐饒,一度是馬韓所屬福津國的主城。它城高三丈,夯土而建,長寬約一裏半,在民寡國貧的馬韓聚落聯盟,已是最大最氣派的城池。

    

    日暮西山,福津城南門口,十數名馬韓兵卒縮手縮腳的抱著長槍,三三兩兩躲在門洞下避風閑扯,沒精打采的苦候著關門收工的鍾聲。這時,一名眼尖的兵卒突然手指城南官道的盡頭,嘿嘿笑道:“哥幾個,南麵有人過來,人不少,好像還有車呢。今個不錯,臨了還有人送上門,嘿嘿…”

    

    這個時代,城門稅幾乎是所有統治者的所愛,同樣也是所有經手者的肥差,因為誰都無法攔阻守門兵卒雁過拔毛不是?故而,聽見那名兵卒的話,十多城衛兵卒立刻呼啦啦站到城門口,擺出怎麽也擺不標準的軍姿,排出怎麽也排不整齊的隊列,也就那看似光鮮的衣甲,還算體現他們王城門衛的英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