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五回 戰地緬歌(2/4)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10448更新時間:2020-01-26 18:08:58

    

    位於狂鯊旗艦二層的特護病房,門被輕輕推開,紀澤躡手躡腳的走了進來。病床上,靜靜躺著麵色蒼白的梅倩,秀美而恬靜,不見平素的清冷與堅毅。上午被抬回營地時,梅倩已經昏睡過去,紀澤自然安排了最好的隨軍醫師為其複診,結果尚好,僅是肩骨折裂兼而內甫受震稍有傷損,長期靜養便當無礙。

    

    梅倩依舊未醒,紀澤行至病床邊的木櫃旁,將手中的花盆輕輕放上。這是他方才偶在營邊發現的不知名花,便采了植入飯盅改製的花盆,權當慰問。再看一眼梅倩那不知因痛楚還是夢魘而皺起的眉頭,紀澤輕歎口氣,出房衝守候親兵郭玲兒交代幾句,便前往艦上其他病房送溫暖而去...

    

    次日上午,雲靄層層,營門之北,南征軍陣列井然,除了外駐穀原的數千軍卒,能走動的軍卒都在此處集結。因為,這裏將舉行南征軍烈士遺體告別儀式,看上最後一眼,這些昔日的同袍就將被火化,永遠成為消逝的故往,僅留下一壇富有身份銘牌的骨灰。

    

    此時,血旗軍陣的前方,已經增至185饒烈士遺體被擺放在一堆堆蘸有火油的柴薪上。柴薪之前,是一座臨時搭建的祭壇,七名道士正在專注的念著經文,為這些烈士做超度法事,他們正是來自華興府新鮮出爐的太上道,隨軍前來夷州開展傳教,由景軒道長的二弟子成規帶隊。

    

    伴著隻在“保護”道門清譽和信仰自由的《宗教法》於月前麵世華興府,伴著《諸神記》神話故事在《華興時報》連載刊登,甚至正被印刷成精美珍藏版大賣特賣,一群經過全新思想武裝的道士們,開始在華興府開壇傳道。而《諸神記》的第一作者紀某人,則藉此被一群道士尊稱為所謂的“太上護法”,終是未能完全躲過道門的裹挾借勢。

    

    這背後也有紀澤與景軒等人達成的一項協議,太上道需要遣內門道士隨軍出征,而日後新征領土上的道觀祭酒將優先從隨軍道士中遴選。自然,為南征軍提供心理開解、超度烈士乃至輔助醫療等服務,是他們必須也是情願的事情。

    

    不要宗教慈悲,不該摻和慘烈的軍事殺戮,後來居上的佛教都有十三棍僧助唐王的典故,這時的道教,尤其有紀澤參與主導的太上道,更沒有那些顧忌,大不了隨便冠以一個除魔衛道的名義便是。人家基督教、***教動不動就玩什麽聖戰,他紀某人可不想讓那些宗教專美於後,否則他大力扶植太上道豈非少了許多意義?

    

    事實上,源自先秦戰國大爭之世的中國古傳統文化,也包括隨後的道教在內,並不忌諱戰爭尤其是開疆擴土。不法家兵家,呼籲兼愛非攻的墨家也隻對自己族人兼愛,夷狄無人權呢;中庸維和的儒家也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大複仇主義思潮可是盛行於秦漢魏晉文化的;便是強調無為而治的黃老道學,他們絕對當政的文景時期,漢家也沒少主動挑起對匈奴的戰爭。

    

    真正將畏戰怯戰融入主流文化並予以美化的要到宋朝,那是叫夷狄給打怕了,打彎了。明朝還好,漢家趕走蒙元終於挺直了腰杆,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絕不和親,隻可惜後期精英們都將力氣放在紙筆與嘴皮上了。至於我大清,嘿,若是主流文化抑或宗教中推崇鐵血,那叫我外來的滿清主子如何坐穩江山,康乾盛世還要不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