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四回 京師求援(1/3)

作者:萬載老三字數:6658更新時間:2020-08-30 13:26:50

    時光匆匆,翻過永嘉二年,永嘉三年轉眼也已入冬。距離華興府設立西海防區已過去了近兩年,其間,就在大晉北方被匈奴劉淵與羯人石勒攪得翻地覆之際,華興府卻難得的偃旗息鼓,幹戈止歇,將目光專注於既有疆域的開發建設,在海外做起了韜光養晦。

    對於大晉,愈加財大氣粗的華興府也非棄之不顧,為了支援其外戰,每年給晉廷或是東海王的百萬貫上供隻多不少,對謫居青州的苟曦,也沒少因長廣屬郡之故予以補貼拉攏。而對並州劉坤,華興府則更為關照,在其上黨之戰期間,非但支援了大量的兵甲糧秣,一度還出動了太行防區的五千戰輔兵參與作戰,怎奈麵對一場上十萬規模的大會戰,根本難撼大局,最終隻能傷亡近半的撤回太行郡深山。

    當然,華興府在大晉境內並非白白付出,至少在商貿流通與人口遷移上,從晉廷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放任。鑒於匈奴異族即便有雄主劉淵約束仍對漢民難改凶殘暴虐的胡人惡習,晉境戰區百姓紛紛外逃,兼因永嘉三年晉境北方的夏季大旱,以及華興府不擇手段不分敵我從各方勢力手中直接間接的瘋狂賄買人口,令華興府的移民吸納雖比永嘉元年的勢頭明顯放緩,近兩年時間卻也再添一百六十多萬漢民。

    《資治通鑒》有載:“(永嘉三年)夏,大旱,江、漢、河、洛皆竭,可涉...(匈奴軍)又敗王堪於延津,沈男女三萬餘人於河。淵聞之,怒曰:‘景何麵複見朕?且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黜景為平虜將軍。”

    撇開晉境不談,對於華興府自身而言,這兩年可謂風調雨順,倉餅充足,諸業俱興,最為重大的算來有三件事情。其一,便是在永嘉二年末,澶州與瀛州曆經一年多的準軍管計劃開發,全麵實施了私有化,令得兩百多萬百姓恒產恒心之餘,也促進了工商產業尤其私有經濟的爆發式發展,更令華興府的財政結構得到全麵改善。

    其二,基於大量漢民遷至南陽地區,在剛剛過去的永嘉三年秋,華興府將南洋防區也即南洋拓荒區調至棉蘭大島與婆利大島一帶,並以漸進擴展的保護區為基礎,正式將拓荒已有三年之久的呂宋島、米沙諸島及其周邊島嶼歸於治下,采取準軍管計劃體製,設立呂州十郡。藉此,華興府海外已然正式擁有澶、瀛、呂三州以及樂郡、西海二郡,合計二十六郡,各階百姓近六百萬,漢民過六成,田地近四千萬畝。

    其三,也是最為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永嘉二年秋,華興府曆經半年精心準備,由華興商會主承運營,各地工商行會協辦,組織了一支大型遠洋海貿船隊,五千石以上級別的商船過百,運載著自產乃至購自大晉的諸多特色商品,如絲綢、陶瓷、茶葉、玻璃、鍾表等等,以及少量漢人移民,由各部聯合抽調的一萬水步戰兵護航。

    船隊由盧誌為正使,馬印為商業副使,段德為護軍統帥,童飛輔之,他們一路分批前往了錫蘭、竺、安息乃至大秦的埃及與阿拉伯半島,沿途非但訪問國家與港口,彼此文化交流,公平貿易,設置商業網點,還在馬爾代夫之類的非敏感遠海島嶼上設置型移民點,初步搭建了直到東非海岸的航海補給網絡。待各批分船隊最終滿載著盈餘金銀與西方商貨陸續而還,已然曆時大半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